起初,一切都不顺利。旧书交换活动只有寥寥几个人参加,短视频的播放量也少得可怜,甚至有老顾客抱怨书店变得“不纯粹”了。林小满坐在空荡荡的阅读区,看着窗外蔫蔫的向日葵,心里泛起一阵委屈。
沈知行看出了她的失落,那天晚上,他提着热奶茶来到书店,坐在她对面:“小满,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住的那条老街,去年被拆了。”
他拿起一本《城市角落的建筑故事》,指着里面的插画:“我就是因为那时候没来得及留下点什么,才下定决心学建筑,想留住更多值得记住的东西。书店也是一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纯粹’,在于有人愿意为它用心。”
林小满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忽然明白了什么。第二天,她在书店门口贴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如果你有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欢迎来‘拾光书店’,我们一起把它写进书里。”
没想到,这张海报真的吸引了很多人。有退休的老教师来讲巷子里的历史,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分享租房的经历,有上班族带来自己画的城市速写……林小满把这些故事整理成册,放在书店的展示架上,取名为《巷尾的故事集》。
短视频也渐渐有了起色。有一次,林小满拍了沈知行在书店里修补旧书的画面,他专注的侧脸,指尖的薄茧,还有阳光落在书页上的样子,意外地火了。评论区里,有人说“这才是理想中的书店”,有人问“书店在哪里,想去看看”,还有人说“原来认真生活的样子,这么有力量”。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拾光书店”。他们在这里看书、聊天、交换故事,有人带来自己的旧书,有人带走一本夹着小卡片的新书,有人在阅读区里坐一下午,只为享受片刻的宁静。向日葵开花的时候,金黄的花瓣朝着太阳,像是在为这间小小的书店鼓掌。
房租到期的那天,房东太太来到书店,看着里面热闹的景象,笑着说:“小满啊,你把这书店打理得这么好,房租我给你降一半。”
林小满惊喜地看着房东太太,又转头看向站在书架旁的沈知行。他刚好抬头,两人相视一笑,眼里都闪着光。
那天晚上,书店打烊后,林小满和沈知行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分享着一杯热可可。梧桐叶落在他们脚边,巷口的路灯亮着,温暖又明亮。
“沈知行,谢谢你。”林小满轻声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沈知行摇摇头,拿起一片梧桐叶,递给她:“是你自己没有放弃。小满,你就像这巷尾的光,看似微弱,却能照亮很多人的路。”
林小满看着手里的梧桐叶,忽然觉得,“小满”真的很好——不疾不徐,刚刚好。就像这间书店,慢慢成长,慢慢温暖;就像她和沈知行的故事,慢慢相遇,慢慢靠近。
后来,有人问林小满,经营书店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她总是笑着说:“没有最难的时候,只有不放弃的时刻。因为我知道,只要心里有光,就一定能等到花开。”
而“拾光书店”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就像一座小小的灯塔,矗立在城市的巷尾,用书籍和故事,温暖着每一个路过的人,也照亮着每一个用心生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