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砚之攥紧怀表,指腹蹭过冰凉金属。他现在一无所有,连这个世界的规则都不懂 —— 直接找李莲花,只会像飞蛾扑火,打乱轨迹还帮不上忙。

顺着马蹄声走了半个时辰,才见个小镇。镇口 “醉仙楼” 的酒旗被风吹得发皱,他深吸口气,走进街角典当行。

“掌柜的,看看这东西能当多少?” 怀表放在柜台上时,掌柜眯眼翻来覆去看,玉扳指蹭过镀银壳子:“样式新奇,就是没见过…… 最多五十两,多了没有。”

五十两。够租个院子,做点小生意。“成交。” 接过银子时,冰凉触感让他瞬间清醒 —— 这不是梦。他用现代的怀表,为自己、也为那个没遇见的白衣人,敲开了这个世界的门。

走出典当行,阳光正好。沈砚之抬头望蓝得透明的天,把钢笔插进长衫领口 —— 这笔尖藏的现代知识,是他留在这的最大底气。他不知道未来会遇什么,但清楚:半年后的南海,必须去。

3 润砚初开・商海筑基

苏州的雨总带着甜意,落在 “润砚斋” 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裹着蔗糖香。

沈砚之站在柜台后,看伙计把刚熬好的细糖装进青花瓷罐。罐里的糖晶透亮如碎月光,映得伙计的笑脸都柔和了:“东家,张府管家订了十斤,说给小姐做桃花酥。”

他点点头,指尖划过账本上的数字。三个月前,用典当怀表的五十两租下这铺子时,他只试了试改良蔗糖提炼法 —— 去掉传统工艺的杂质,用石灰水脱色,再用麻布多层过滤。熬出的糖比市面粗糖细十倍,甜得清透无涩。

第一罐糖卖出那天,他站在铺子门口,看买糖妇人捧着罐子笑,忽然想起现代超市的白砂糖。那时从没想过,习以为常的知识,会在这帮他站稳脚跟。

“东家!织布坊王掌柜来了,说新织的锦缎好了!” 伙计的声音拉回思绪。跟着往后院走,织布机 “咔嗒咔嗒” 声越来越近,像无数小锤子在敲空气。

王掌柜捧着匹锦缎迎上来。月白色的缎面上织着暗纹莲,阳光照上去,花纹像活过来似的流动。“沈东家!您说的‘流水线’法子真管用!织一匹布少花三天,花纹也精致多了!”

沈砚之摸了摸锦缎,指尖能触到丝线的细腻。他想起现代纺织厂的轰鸣机器,可在这,只能靠改进织机踏板、调整丝线密度提高效率 —— 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挂在前堂,标‘润砚斋限定’,价格翻倍。”

“翻倍?会不会太贵?” 伙计愣了。

“不贵。” 沈砚之笑,“昨天苏州知府夫人路过,盯着粗布都看半天,见了这锦缎,只会觉得物超所值。”

果然,当天下午知府夫人就派人买走了锦缎。消息传开,达官贵人都来寻货,连他偶尔做的肥皂(用猪油和碱水改良的配方)都成了紧俏货。

夜里,沈砚之坐在灯下翻笔记本,在 “商业计划” 页添:“蜀地药材铺,下月筹备。” 窗外雨还下着,落在青石板上,像为计划伴奏。摸了摸领口的钢笔,他清楚:“润砚斋” 只是开始,他要建的是能护住李莲花的势力 —— 隐在市井,却能在关键时刻,为那白衣人撑片天。

麻烦来得比预想快。第二天一早,伙计慌慌张张跑进来:“东家!对面‘锦绣阁’刘掌柜带人造反,说咱们的锦缎仿他们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