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隔壁李家,更是声息全无。张哲起初以为是自己加班晚归,邻居们早已入睡。但某个他不需要加班的周五晚上,他特意留心了这一切。八点五十分左右,他还能看到李家客厅温暖的灯光透过窗帘缝隙渗出。当时钟的指针精准地指向九点时,那灯光,连同其他房间的灯光,依次熄灭,顺序井然,仿佛有某种无形的调度。之后,便再无声响。不仅仅是人声,连电视的微弱噪音、走路的脚步声、水管流动的声音、甚至应该是正常家庭难免的窃窃私语声,都完全听不到。那栋房子在黑夜中静默着,像一口深井,又像一个被抽空了所有内容的容器。张哲甚至尝试在九点过后贴近公用墙壁细听,结果只能听到自己有些过速的心跳声。这种超越常理的安静,不像自然的入睡,更像是一种……集体的、仪式性的消失。这种异样的安静,像一根极其细小的冰刺,悄无声息地扎进张哲的心头,起初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那冰冷的异物感却越来越清晰。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他注意到,李家双胞胎莉莉和乐乐,不仅外貌衣着高度一致,她们的行为模式也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同步性。她们同时起身,同时坐下,同时转头,甚至同时眨眼睛。她们之间的对话,如果那能算对话的话,也像是预先设定好的程序交互。一个说:姐姐,我们去给花浇水吧。另一个必然回答:好的,妹妹。没有争执,没有童言无忌的奇思妙想,更没有姐妹间常见的秘密玩笑或打闹。她们的互动,完美得像人工智能的对话演示。每当张哲观察到这些现象时,一开始认为并不是哪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反而是不是自己由于之前工作压力承重,自己得了幻听幻视,或者精神分裂等症状,自己想多了。不过越往后面,张哲更坚定的确信:这个小区或者他的邻居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发现,李维和苏珊对社区规章制度的遵守,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垃圾必须严格分类,在指定时间放到指定地点,误差不超过五分钟;修剪自家门前草坪的高度,几乎与社区标准手册上的推荐值分毫不差;甚至他们散步的路线和时间,都似乎有固定的模式,很少改变。有一次,张哲好心将一袋自家种的、多出来的小番茄送给苏珊,苏珊微笑着感谢,但眼神里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迟疑,然后委婉地表示,社区鼓励自给自足,但接受非标准渠道的食品可能需要“报备一下”,最终也没有收下那袋新鲜无害的番茄。这种对规则的绝对遵从,让张哲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别扭。第二节 窥探
好奇心和日益增长的不安驱使张哲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隔壁。他注意到李家后院总是异常整洁,花草修剪得一丝不苟,像是塑料模型。他还发现,双胞胎莉莉和乐乐虽然长相一模一样,但偶尔流露出的眼神,会有一瞬间让张哲感到陌生,那不是孩童的天真,而是一种空洞的观察。一天晚上,张哲加班到深夜,回家时已近十一点。社区静得可怕,只有路灯在地上投下昏黄的光晕。他习惯性地看向李家,房子漆黑一片。但当他走到自家门口时,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李家二楼某个窗帘缝隙后,有极其微弱的光线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