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正拿着便签,走到窗边。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夜空里露出几颗星星。
他想起白天看到的视频,林小满踮着脚求药的样子,还有那个在手术台上死去的孕妇。
他掏出手机,给沈敬言发了条加密信息:“明天上午,来最高法一趟,我们聊聊‘追赃’的事。”
4 明镜高悬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又看了一眼便签上的字,轻轻念出声:“虽远必追……”
9月9日的国家博物馆门前,二十四面绣着龙纹的旗帜迎风招展,红色的旗面在阳光下猎猎作响。
工作人员正踩着梯子,把一块“明镜高悬”的匾额挂在台阶中央,匾额是用整块紫檀木做的,上面的字是请民间老工匠刻的,刀法遒劲有力。
台阶两侧陈列着从各地博物馆借来的文物:
左边是商鞅方升,青铜质地的升体上刻着铭文,象征着“法度量衡”的统一;右边是曾侯乙编钟,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乐师正在调试,编钟发出的声音浑厚悠扬,正是失传已久的《大晟乐》古曲。
三百名身着玄端礼服的礼官按《周礼》仪轨站在台阶两侧,玄色的礼服上绣着青色的花纹,腰间系着红色的玉带。
人群里还有些熟悉的面孔:有来自江州的灾民代表,张奶奶也在其中,她今天穿了件新做的蓝色布衫,手里还牵着林小满。
有民间法律学者,他们手里拿着线装的古代律法典籍,时不时互相讨论几句。
还有几位老工匠,正围着商鞅方升,小声议论着如何修复上面的细小裂纹。
周明正站在后台整理法袍,深蓝色的章服上绣着一只獬豸——这只传说中的独角兽,能辨别善恶,见人争斗就会用角去触不直者。
他对着镜子系玉带,手指有些发抖,不是紧张,是激动。
“周老,自由联邦驻华使节刚才发来抗议照会,说我们搞‘古法复辟’,违反国际法。”秘书小跑着进来,递过手机,屏幕上是外电的报道,标题用加粗字体写着“天国法治倒退,重回封建时代”。
周明正接过手机,扫了一眼报道,笑着把手机还给秘书:“你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倒退,是重拾自己的文明脉络。《尚书·大禹谟》里说‘刑期于无刑’,意思是制定刑罚是为了最终没有刑罚,这比他们的‘程序正义’早了三千年,怎么就成倒退了?”
他系紧玉带,又整理了一下章服的领口,“再跟他们说,要是真想讨论法治,就先看看江州灾民的处境——他们的‘国际法’,可没保护到那些在洪灾里求药的孩子。”
秘书刚走,小陈就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周老,沈老师让我把这个给您。”
周明正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块玉佩,上面刻着“獬豸”图案,“沈老师说,这是他祖父留下的,让您戴着,算是‘古今呼应’。”
周明正把玉佩系在腰带上,冰凉的玉质贴着皮肤,让他心里更踏实了。
上午十点,编钟奏响的《大晟乐》戛然而止,十二声钟声准时敲响,发布会正式开始。
周明正整理了一下章服,迈步走上青铜铸就的法台,法台是按照古代“廷尉台”的形制做的,上面刻着“法者,天下之公器”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