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姜栀发现,何睿似乎也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而且总是“恰好”出现在她附近。他会找各种借口搭话,问她借笔记,讨论老师课上提到的案例,甚至只是简单地问问时间。
关于何睿,姜栀其实是有些耳闻的。他入学不久就因为出众的外形和开朗的性格小有名气,并且,很快就在同乡会里找了一个同样是北京来的女生做女朋友。这是当时不少人都知道的事情。
所以,当何睿在某个傍晚,在图书馆通往宿舍的林荫小道上,拦住她,眼神灼灼地对她说:“姜栀,我从在图书馆看到你的第一眼起,就喜欢你了。我和她已经分手了。”时,姜栀整个人都懵了。
震惊之余,一种隐秘的、可耻的虚荣心,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了她的心。一个如此耀眼、家境优渥的男生,竟然为了她,放弃了门当户对的女朋友?这像极了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对她这个初来乍到、内心其实并不那么自信的小镇姑娘来说,诱惑太大了。
她忽略了对“他为何能如此轻易开始又结束一段感情”的疑虑,也压下了对那位前女友隐隐的同情。在何睿热烈而直接的追求下,在周围同学或羡慕或复杂的目光中,她像被一股甜蜜的漩涡卷了进去,懵懂又忐忑地点了头。
那时,她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他的此生挚爱,是那个独一无二、足以让他打破一切常规的特殊存在。他总会摸着她的头,用带着京片子的普通话说:“栀栀,你跟她们都不一样,你特别单纯,特别努力,我看着你就想对你好。”
“……在我上一家公司任职期间,我成功开拓了华南区三个重点城市的新渠道,年度销售额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介绍完毕。”
何睿的声音将姜栀从回忆里拽了回来。她迅速收敛心神,目光重新聚焦在简历上,仿佛刚才的走神从未发生。
“好的,何先生。”她抬起眼,语气平淡无波,“您的履历确实很出色。那么,请问您觉得您的自身条件,对于我司这份渠道总监的职位,有什么具体的、区别于其他候选人的优势呢?”
她将问题抛了回去,标准且犀利,这是面试官的惯常套路,旨在考察候选人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对岗位的匹配度认知。
何睿显然有备而来。他挺直了背脊,开始条分缕析地阐述自己的优势:丰富的渠道资源、成功的管理经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他的表述逻辑清晰,自信从容,展现出成熟职场人的专业风范。
姜栀静静地听着,偶尔在面前的评估表上记录一两笔。眼前的何睿,与记忆中那个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在校园晚会上弹着吉他、在她宿舍楼下捧着热奶茶傻等的少年,形象渐渐重叠,又迅速分离。岁月磨平了他的一些棱角,增添了几分沉稳,也……带走了一些东西。
大学的那段恋情,开场如同最绚烂的烟花。
何睿对姜栀很好,是那种带着些许补偿心理和展示优越感的好。他知道姜栀家境普通,生活费拮据,便总是抢着付账,带她去吃她从未尝试过的餐厅,送她一些对于学生来说算是奢侈品牌的礼物。起初,姜栀会感到不安和抗拒,她有着小镇姑娘特有的自尊。但何睿会说:“我的就是你的,男朋友照顾女朋友不是天经地义吗?”渐渐地,在他的温柔攻势和周围人“你男朋友对你真好”的感叹中,姜栀也慢慢接受了这种好,甚至开始习惯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