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她没有躲。七年来,周明宇的拥抱越来越少,偶尔有,也像是完成任务,带着香水和酒精的味道,却没有温度。而此刻,陈序的手掌贴在她后颈,温热的,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他低下头,额头抵着她的,呼吸交织在一起,像两团在暴雨里互相取暖的火苗。

“林知微,”他说,“别再盖着那团火了。”

吻落下来的时候,雨下得最大。窗外是倾盆的黑暗,图书馆里却亮着一盏旧灯,把两人的影子投在书架上,像幅被时光遗忘的画。她听见自己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像压抑了很久的叹息,又像终于找到出口的河流。

后来她靠在他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和雨声合着节拍。“我不能,”她终于说,声音带着哭腔,“我有儿子,有家庭……”

“我知道。”他打断她,手指穿过她的头发,“我什么都不要,就这几天,让我陪你看看你自己。”

那天傍晚,雨停了。夕阳从云层的缝隙里钻出来,给纺织厂的红砖墙镀上金边。陈序拉着她的手,跑过积水的厂区,影子在地上被拉得很长,像两个逃离现实的孩子。他们在废弃的仓库里发现一窝刚出生的小猫,眼睛还没睁开,在纸箱里互相依偎。陈序拍下它们,说:“你看,生命总能找到缝隙。”

林知微看着那些小猫,忽然想起自己的设计梦。原来它一直没死,只是蜷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等一场雨,等一个人,等一个让它重新睁开眼睛的瞬间。

3 站台的告别

Day 7 的清晨,林知微在菜市场的喧嚣里醒来。

陈序提着一兜刚买的豆浆油条,站在巷口的晨光里,像幅水墨画。“尝尝这个,”他把塑料袋递过来,“老板说炸了三十年,用的是祖传的老面。”

她咬了一口油条,酥脆的口感里,有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他们沿着清晨的街道散步,早点摊的蒸汽、公交车的报站声、老人遛鸟的哨声,构成了一首鲜活的晨曲。陈序举着相机,拍下蹬着三轮车送牛奶的大叔,拍下坐在门口梳头的老太太,拍下墙根下打盹的流浪狗。

“你看,”他把相机递给她,“这些平常的瞬间,其实都在发光。”

林知微透过镜头看着这个每天生活的城市,忽然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看见”过它。那些被她忽略的细节——阳台上垂下的绿萝、街角修鞋摊的红色信号灯、甚至是公交站牌上剥落的广告纸,都有了温度和意义。

“下午的飞机,去非洲。”陈序忽然说,“拍野生动物迁徙。”

林知微的手指顿了一下,镜头里的画面开始晃动。“嗯。”她应了一声,把相机还给他。

上午在纺织厂做最后的项目交接,总监拍着陈序的肩膀:“陈老师的照片太有感觉了,甲方那边赞不绝口!” 同事们围着看照片,有人指着其中一张问:“这张拍的是林姐吧?站在天台上那个,感觉跟平时不一样。”

林知微笑了笑,没说话。她确实不一样了。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