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了吗?一个孩子,就这么被改变了命运!但是,在山的那边,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响’,在等着我们!”
他开始播放PPT。
第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小女孩,站在破败的土屋前,怀里抱着一只脏兮兮的羊。
女孩的脚上,是一双裂开大口的布鞋,脚趾头都露在外面。
“她叫阿朵,十二岁了,没上过一天学。因为她要放羊,那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第二张照片,是一间教室。
所谓的教室,就是四面漏风的泥墙,几块木板搭成的课桌。
“这是他们的学校。冬天,没有暖气。孩子们的手,都生了冻疮。”
第三张照片,是一碗饭。
黑乎乎的土豆,配上一点点米饭。
“这是他们的午餐。”
照片一张接一张。
每一张,都像一把锤子,砸在人心上。
会场里的气氛,已经被推向了顶点。
不是感动,是沉重,是愧疚。
仿佛我们坐在这里,吹着空调,吃着水果,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高建明很懂。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让人产生负罪感。
因为负罪感,是掏钱最快的催化剂。
“我不是在卖惨。”高建明的声音哽咽了,“我只是……心疼。我每次去,看到这些孩子,我的心就像被揪着一样疼。”
他背过身去,肩膀微微耸动,像是在擦眼泪。
台下立刻有人喊:“高老师,别难过!”
“高老师,我们支持你!”
白蕊在我旁边,已经哭得泣不成声,抓着我的胳膊:“姜由姐,我们捐点钱吧,一定要帮帮他们。”
我拍了拍她的手,没说话。
我看着台上那个“伟岸”的背影。
时机差不多了。
眼泪这道前菜,已经上完了。
接下来,该上“劝捐”这道主菜了。
果然,高建明转过身来,眼睛通红。
“各位,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爱心的人。今天,我不想搞那些虚的。我们就实实在在,为孩子们做点事。”
他指向大屏幕。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二维码,旁边写着捐款渠道。
“我们发起一个‘一对一’资助计划。一年一千二百块,就能让一个孩子,安安稳稳地读上一年书。”
他话音刚落,台下一个穿着珠光宝气的女人就站了起来。
“高老师,我捐十个名额!”
“谢谢!谢谢王太太!您的善举,会改变十个孩子的命运!”高建明激动地说。
气氛彻底被点燃了。
“我捐五个!”
“我捐二十个!”
……
捐款的声音此起彼伏,像一场拍卖会。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生怕落后了,就显得自己不够善良。
高建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的目光,开始在全场扫视。
像一个猎人,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我们这一片。
志愿者区。
四、他开始点名了,第一个就是我
高建明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缓缓扫过我们这几个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
最后,定格在我旁边的白蕊身上。
白蕊是个单纯的小姑娘,被他这么一看,脸瞬间就红了,紧张得攥紧了衣角。
“这位小姑娘,我记得你。今天下午,你一直在门口忙前忙后,辛苦了。”高建明的声音温和得能滴出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