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近才搬到这附近。」她回答,然后顿了顿,像是在检索合适的回应,「这里的环境很……舒适。」她选了一个安全且中性的词。

对话进行得有些滞涩。她回答问题,但从不主动发起话题。

她的用词准确却略显刻板,像一本打开的语言教科书。我问她做什么工作,她说「数据分析」;我问她喜欢什么,她说「还在接触和了解很多事物」。然而,这一切的异常,都被她那片绝无仅有的心灵寂静所掩盖了。

对她来说,我就像一个真正的「聋子」,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式去了解她。这让我感到一种扭曲的放松和前所未有的好奇。就像一个在沙漠中跋涉太久的人,突然找到了一口井,即使井水冰冷刺骨,也甘之如饴。

我从未如此渴望了解一个人。

3

从那以后,我几乎天天都能在「沉默螺旋」碰到艾佳。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她某种规律性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我找尽各种借口和她聊天,约她散步,一起看画展。我告诉她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擅长处理复杂的系统和「异常数据」,她则说她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内容有些枯燥,「主要涉及模式识别和行为预测」。

我像个初恋的毛头小子,小心翼翼地接近,同时又沉浸在靠近她时那无比宝贵的宁静里。和她在一起,我疲惫不堪的大脑终于得到了休息。

我不再需要耗费心力去构建堤坝,因为在她身边,本就是一片无风无浪的港湾。我甚至开始享受这种「无知」,享受猜测她真实想法的过程——尽管我怀疑她并没有那些所谓的「真实想法」。

但很快,另一种困惑取代了初时的惊喜和放松。

艾佳在情感认知上,表现出一种奇怪的……空白和机械。她似乎能理解情绪的概念,却无法共情,更像是在进行逻辑分析和数据匹配。

有一次,我们在公园里看到一位母亲因为孩子摔倒而惊慌地跑过去,抱起哇哇大哭的孩子,连声安慰,表情写满了心疼。

艾佳看着那一幕,忽然问我:「简清,她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害怕?根据我的分析,孩子从那个高度摔倒受伤的概率低于百分之七,且此次摔倒并未造成严重物理损伤。她的反应强度与事实风险不匹配。」

我愣了一下,试图解释:「这不是分析,这是一种本能的情感。因为爱,所以会担心,会害怕对方受到任何伤害,哪怕概率很低。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保护欲。」

「爱……」她重复着这个词,眼神里是纯然的不解,像学生在努力理解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爱是一种会导致非理性恐惧和风险评估失效的情绪吗?它的定义似乎很复杂,且变量极多。」

我一时语塞,心中泛起一丝异样感。

还有一次,我们看一部经典的老电影,放到感人处,男女主角历经磨难终于重逢,我忍不住眼眶发热,鼻子发酸。

她转过头,认真地看着我,甚至微微凑近观察我的眼睛:「你的眼部有液体分泌。心率也有轻微上升。是这部电影里的什么特定数据触发了吗?是悲伤?但根据剧情逻辑,这应该是一个正向结局。」

我哑然失笑,心里那点伤感被她逗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