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了分工:有负责狩猎采集的,有负责打造修理武器的(利用缴获和购买的铁器),有负责侦察警戒的。那两个书生,则负责记账、书写檄文(王五口述,他们润笔)——王五虽然识字不多,但道理却讲得通透。 他还仿照朝廷军制,但加以变通,设立了什长、伍长,由最早跟随他、表现勇敢的人担任。
一个简陋但生机勃勃的反抗根据地,在黑山嘴子岭深处悄然成型。
清廷的报复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腊月二十三,小年。 一支由五十名绿营兵和二十名旗丁组成的清剿部队,在一个名叫赫硕色的佐领带领下,杀气腾腾地开进了黑山嘴子岭地区。 他们先是扑空了小河屯,又根据线索找到了老鹰嘴附近的战斗痕迹和深涧下的尸体,勃然大怒。 赫硕色认定这只是一股不成气候的山匪,决心要将他们碾碎。他派出斥候四处侦查,很快便大致摸清了“鬼见愁”山谷的方向。
“一帮泥腿子,仗着有点地形就敢造反?真是活腻了!”赫硕色轻蔑一笑,“明日拂晓,进山剿匪!砍下贼酋王五的人头,本官要拿去祭旗!”
赫硕色打算正面强攻,一举捣毁匪巢。
这个消息,很快被王五派出的、化妆成樵夫的哨探探知。 山谷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七十名正规清军,其中还有二十名精锐旗丁,这对于一支成立不到一个月、大部分成员是农民的义军来说,压力如山般巨大。有人开始害怕,甚至提议分散逃跑。
“不能跑!”王五站在一块大石上,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跑了,清狗找不到我们,就会拿山下的乡亲们出气!而且,我们一跑,军心就散了,就再也聚不起来了!以后永远只能被清狗像赶兔子一样追着杀!”
“那怎么办?五哥,我们打不过啊……”有人颤声道。
“打不过?”王五冷笑,“谁说要跟他们硬碰硬了?这里是黑山嘴子岭,是我们的地盘!他们是官军,习惯了摆开阵势打仗。我们是猎人,猎人要怎么打猎?”
他指着险峻的山岭:“设陷阱,下套子,打闷棍!咱们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把他们拖垮,拖散,然后一口一口吃掉!”
王五的计划很简单,却极其有效:利用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层层设防,节节阻击。在山路两侧密林布置绊索、陷坑、毒签;安排弓手在险要处进行远程骚扰;甚至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石和用火药(从崔阎王处缴获的烟花爆竹改制)制作的简易爆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