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史令,时辰到了。”牢门被打开,进来两个狱卒,面无表情地看着她。
沈知微停下手里的活,把铜镜藏进干草堆里,然后慢慢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她没有回头,也没有哭泣,只是迎着烛火的光,眼神里满是释然。
“走吧。”她轻声说。
就在她跨过牢门的瞬间,我突然看清了她藏铜镜的位置——干草堆底下,压着一块刻着“观古”二字的木牌。
那木牌的样式,和观古斋后院老井边的那块警示牌,一模一样!
我猛地惊醒,窗外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我摸了摸桌上的镜片,指尖传来熟悉的温润感。
原来爷爷说的“修物先修史”,根本不是指修复古物前要了解历史,而是指这面镜子——修复它的过程,就是解读沈知微留下的历史真相。
而赵松,绝对不会让我完成这个“修史”的过程。
我立刻拿出手机给苏晓棠发消息:“赵渊的后人找到了,叫赵松,就是委托修复镜子的人。他在试探我,恐怕很快会动手。”
消息发出去没几分钟,苏晓棠就回了电话,声音里满是焦急:“我刚查到,赵松这几年一直在收集和沈知微有关的东西,去年还高价买走了一本《贞元遗事》的抄本!他肯定知道镜子的秘密,你一定要小心!”
挂了电话,我看着桌上的镜片,眼神渐渐坚定。
沈知微用性命守护的真相,爷爷用一生守护的承诺,不能毁在我手里。
赵松想抢,想毁,我偏要修好这面镜子,让千年前的冤案,重见天日。
第四章:镜粉的秘密
晨光刚爬上工作室的窗台,我就把那块最大的镜片架在了显微镜下。
调焦旋钮转动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镜下的裂纹瞬间被放大——那些嵌在缝隙里的粉末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红色颗粒是朱砂,质地细腻,显然经过研磨;而灰色颗粒呈絮状,边缘带着植物纤维的纹路,看着不像常见的矿物。
我用玻璃探针轻轻拨弄了一下,粉末黏附性很强,指甲盖大小的一块就粘了满满一针尖。
装在密封袋里拍照发给苏晓棠时,指尖还在微微发颤——这或许就是沈知微藏在镜中的“话”。
“朱砂是唐代常用的颜料,也能防腐,但这灰色粉末……”苏晓棠的语音消息来得很快,背景里夹杂着古籍翻动的声响,“我查了下唐代史料,史官记录秘事时,偶尔会用‘忘忧草灰’混合墨汁,这种草灰能让字迹在特定条件下显现,遇水不化,遇火不燃。你那粉末是不是有淡淡的草木香?”
我凑到密封袋前闻了闻,果然有股极淡的、类似干草焚烧后的清香。
心脏猛地一跳,沈知微真的把秘密写在了镜子里!
“怎么才能让字迹显出来?”我立刻回拨电话。
“史料里没说具体方法,只提了‘需借日光之力’。”苏晓棠的声音带着歉意,“我再去翻《齐民要术》,里面可能有记载草木灰的特殊用法。你先别急,千万别用化学试剂乱试,万一毁了线索就完了。”
挂了电话,我把镜片放回锦盒,指尖摩挲着镜背的铭文。“照见昨日,不映今朝”,或许“日光”就是解开谜题的钥匙,但具体是晨光、午间强光还是夕阳?沈知微没留下答案,只能慢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