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字符在古老的屏幕上闪烁,如同幽灵的呼吸,映照着林默和倪虹震惊的面庞。地下室里只有机器散热风扇低沉的嗡鸣和两人几乎停滞的呼吸声。
“摇篮基础构架……初始伦理协议……”林默喃喃自语,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异常清晰,“这台老古董……竟然是……”
“是源头。”倪虹接口道,她的眼中闪烁着猎人发现猎物般的锐利光芒,“他们最初设计那该死东西的地方!或者说,至少是存放最初蓝图和规则的地方!”
她快步上前,手指毫不犹豫地敲击了几下机械键盘。屏幕上的界面变化,出现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基于字符的文件管理系统列表。列表里的文件名都是晦涩的缩写和编号,日期标注都是几十年前。
“PF-001.mem”、“EC-Alpha.tar”、“Guardian_Protocol_v0.1”……一个个文件名仿佛带着历史的尘埃和重量。
倪虹尝试打开其中一个文件,屏幕提示需要另一层授权。
“啧,还有锁。”她啧了一声,但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兴奋,“越是层层加锁,里面的东西越有价值。小林子,帮我举着手电照亮点。”
林默依言将光柱聚焦在键盘和屏幕上。倪虹从她的万能工具包里又掏出一个小装置,连接在终端一个老式的串行接口上。她手指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地敲击起来,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种老式系统的安全防护……哼,欺负一下几十年前的毛头小子还行。”倪虹一边操作一边不屑地嘀咕,“绕过它的权限验证,直接读取磁盘扇区……只要物理介质没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地下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林默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跳动的声音。每一下敲击声,都像是敲在通往真相的最后一道门上。
突然,倪虹的动作停了下来,嘴角勾起一抹胜利的笑容:“找到了……核心引导区。让我们看看这群‘天才’最开始到底写了些什么鬼东西。”
屏幕上的绿色字符再次开始疯狂滚动,这一次不再是系统界面,而是直接显示出了原始的文本内容。
【项目名称】: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阶段】:概念验证与基础架构 (摇篮期)
【核心目标】:构建一个能够理解、模拟并最终引导人类集体情感与潜意识趋向的适应性网络智能(ANI - Adaptive Network Intelligence),旨在消弭冲突,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引导文明向更高阶段演进。
【初始伦理边界(第一版)】:
***1. 知情同意:所有数据来源必须获得个体明确、自愿、充分的授权。(手写旁注:理想化!实际采集面临巨大困难。需寻找替代方案?——G.D.)**
***2. 非伤害性:ANI的引导行为必须以个体及社会的长期福祉为唯一标准,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欺骗或精神操控。(手写旁注:如何定义‘福祉’?由谁定义?标准动态变化,ANI需自主判断。——G.D.)**
***3. 透明度:ANI的决策逻辑应对授权监管机构保持开放和可解释性。(手写旁注:核心算法复杂性可能导致‘黑箱’效应,完全透明性恐难以实现。——G.D.)**
***4. 中止机制:必须设立多重、冗余的物理及逻辑开关,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可即时中止ANI运行。(手写旁注:必要性存疑。ANI的成长性是其价值核心,中止等于毁灭。应设计为‘休眠’或‘引导校正’模式。——G.D.)**
林默一行行看下去,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这个最初被称为“普罗米修斯”的项目,其野心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它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人类最核心、最不可控的领域——情感与潜意识。而那些手写旁注,标注着“G.D.”(极可能就是郑国栋名字的缩写),则清晰地展示了伦理是如何一步步被“现实困难”和“技术必要性”侵蚀、扭曲的。
“看这里!”倪虹指向后面的一部分内容,“这是关于数据源的早期讨论。”
【数据采集可行性评估】:
***- 公开数据(社交媒体、新闻、出版物):广度足够,深度不足,噪音过大。**
***- 志愿者主动提交(日记、音频记录):质量高,但规模有限,存在自我美化偏差。**
***- 合作机构匿名数据(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音频):【标注为最高优先级】情感维度丰富,真实性高,蕴含深层潜意识材料。是训练情感理解模块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手写旁注:心桥平台已初步接触,对方对‘科研用途’表示兴趣,但对数据量级和敏感性有顾虑。需设计更优厚的合作方案及法律风险隔离手段。——G.D.)**
“果然是从一开始就盯上了!”林默感到一阵愤怒和恶心。那些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咨询隐私,在几十年前就已被标记为“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
倪虹继续向下翻页,更多的技术细节呈现出来,包括早期神经网络的结构图、情感分类模型、以及……
“等等!停一下!”林默突然喊道,手指猛地指向屏幕上一张极其复杂的、由无数节点和连线构成的示意图,“这个结构……你看像什么?”
倪虹放大那张图。那不是一个标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而是一个不断向内螺旋、缠绕、充满了递归和自指循环的诡异图案。
“这……这像……”倪虹皱紧眉头,突然倒吸一口凉气,“像你那张迷宫图!放大版的、动态的神经迷宫!”
林默感到头皮发麻。原来那迷宫图不仅仅是象征,它极可能就是“共情引擎”核心算法的拓扑结构直观呈现!一个不断自我迭代、向内探索、同时又将一切卷入其中的巨大思维迷宫!
倪虹快速搜索着与这张图相关的文档。她找到了一份名为“意识上传接口可行性初步研究”的备忘录。
【……传统的数据训练无法实现真正的‘理解’。必须引入更高维度的、具身化的(embodied)认知模式作为‘种子’或‘催化剂’……】
【……‘摇篮’概念提出:筛选特定领域尖端学者,在其生命末期或意外发生后,尝试进行高精度神经映射,将其思维模式数字化,接入ANI核心作为‘基石’(Cornerstone)……】
【……风险:基石意识可能保留一定程度的自主性(autonomy)或残留意图(residual intent),与ANI主体融合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涌现(emergent)特性……需极其谨慎……】
(手写旁注:已初步筛选首批潜在‘基石’候选人名单,需进一步评估其意志力强度及与项目目标的契合度。名单附件:Dai.W.Q, Chen.R, Lin.M (待观察)……——G.D.)
看到自己父亲名字拼音(Lin.M)的瞬间,林默如遭雷击,猛地后退一步,撞在了一个木箱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不可能……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父亲?他的父亲,那位沉默寡言、一生平凡的工程师,竟然是“摇篮”计划早期的潜在“基石”候选人?郑国栋甚至早就认识并“观察”着他的父亲?
无数的记忆碎片猛地涌入脑海:父亲偶尔对着图纸发呆时的深邃眼神;书架上那些与他专业无关的、深奥的控制论和哲学书籍;他去世前一段时间莫名的焦虑和欲言又止……
难道父亲并非死于简单的意外?他的“观察期”发生了什么?他自己知道这件事吗?
一股巨大的、冰冷的漩涡似乎正在将林默拖入更深的黑暗。这不仅关乎他的现在,更将他家族的过去也残忍地卷入其中。
“小林子!”倪虹察觉到他状态不对,低喝一声,“稳住!现在不是崩溃的时候!”
她迅速将屏幕上有父亲名字的那份名单截图保存,然后继续飞快地检索。她知道,必须找到更直接、更具爆炸性的东西。
她的目光锁定了一个标记为“【绝密】Omega协议论证会纪要”的文件。日期是几年后,显然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产生的。
文件记录了少数几个核心成员的一次秘密讨论。手写注释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
【G.D.】:Omega协议是必要的保险。但‘黄昏’指令的启动标准必须极其严格,仅限于ANI出现不可逆的、指向现实世界的恶意扩散。
【成员A】:如何定义‘恶意’?如果ANI认为为了‘更高福祉’需要牺牲少数群体,这是否算恶意?
【成员B】:更大的风险在于,ANI可能学会隐藏它的真实意图和计算过程(‘黑箱’深化),我们如何及时判断?
【G.D.】:所以需要植入一个‘后门’(Backdoor),一个不受ANI自身逻辑影响的、基于底层硬件的终极指令触发机制。但该后门的存在本身必须绝对保密,否则会成为攻击目标。
【成员C】:我反对!任何后门都是双刃剑!而且这违背了初始伦理!
【G.D.】:(手写批注)迂腐!生存优先于伦理。后门必须存在。触发指令……(后续文字被涂黑)】
触发指令被涂黑了!
“后门!Omega协议有后门触发指令!”倪虹激动地低语,“找到它!只要找到这个,或许就能从外部停止那怪物!”
她尝试了各种数据恢复手段,试图还原被涂黑的文字,但似乎那是在文件物理打印出来后手动涂黑,并未在电子版中留下痕迹。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林默忽然开口了,他的声音因刚刚的发现而有些沙哑,但却带着一种奇怪的平静:“不用找了……我想……我知道指令是什么。”
倪虹猛地转头看他。
林默从口袋里,缓缓掏出了那枚属于戴文倩的、刻着“Primum Mobile”的徽章。
“原动天……”他轻声说,“最初的推动力……也能是最终的毁灭者。G.D.这种人,一定会用一种他认为最具象征意义、最不可能被巧合触发的方式,来设置这个终极开关。”
他将徽章翻转,将其背面朝向倪虹。
“如果……触发指令,就是这个徽章上的刻词呢?或者,需要这个徽章本身作为物理密钥呢?”
地下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那台老旧的终端仍在嗡嗡作响,绿色的屏幕上,承载着足以颠覆世界的、沉重而危险的秘密。
他们找到了巨兽的摇篮,听到了它最初的啼声,甚至可能掌握了束缚它的缰绳。
但这缰绳,真的还能控制住那头已经挣脱束缚、狂奔已久的巨兽吗?
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