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梧桐影里的笔记本
九月的风裹着夏末最后一丝潮热,吹得重点班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叶隙,在林薇言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可她的目光却越过前桌男生后脑勺那截青色的发茬,牢牢粘在顾语堂握着笔的手上。
那是双典型的 “好学生的手”—— 骨节分明,指腹带着常年握笔磨出的薄茧,指尖还沾着点蓝黑墨水,像是早上填理综答题卡时不小心蹭到的。顾语堂是班长,也是年级里雷打不动的 “第一神话”,连最严苛的数学老师都常拿着他的卷子在讲台上感叹:“你们要是有顾语堂一半的专注力,清华北大的门槛都能给我踏平!”
可只有坐在他后桌的林薇言知道,这位 “神话” 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破绽。比如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当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纤长的睫毛上时,他会盯着窗外的梧桐叶发呆,笔杆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圈,一圈又一圈,像在编织某个无人知晓的梦境。有次她趁他低头捡橡皮,飞快地瞥了眼那页草稿纸,发现满纸都是歪歪扭扭的 “桐” 字 —— 后来她才知道,顾语堂的妈妈名字里有个 “桐” 字,三年前因病走了。
林薇言的抽屉最深处,藏着一个牛皮纸笔记本。封面用钢笔写的 “顾语堂” 三个字,是她模仿他的笔锋,在暑假里练了整整四十天的成果 —— 起初写得歪歪扭扭,后来废了十几张草稿纸,终于能写出几分相似的力道。每天课后,她都会把顾语堂走神时落下的知识点补在笔记本里:红笔标重点,蓝笔写例题,连老师随口提的拓展内容(比如 “这个公式在自主招生里常考”)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会在旁边画个小小的笑脸,提醒他 “别走神啦”。
第二天早自习,教室里弥漫着豆浆和油条的香气,林薇言会趁着顾语堂起身交作业的间隙,把笔记本飞快地塞进他抽屉的最里面 —— 动作轻得像偷糖的小孩,心脏却跳得快要冲出胸腔。有次她塞得太急,笔记本的边角蹭到了顾语堂的校服下摆,她吓得立刻缩回手,假装低头翻书,耳朵却红得能滴出血来。
顾语堂似乎从没怀疑过这本 “天降” 笔记本的来历。有次他同桌陈默凑过来,指着笔记本上用荧光笔标出的古诗注解,一脸羡慕:“堂哥,你这笔记也太详细了,是不是偷偷找王老师要的内部重点?” 顾语堂正低头算着数学题,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林薇言画的小笑脸,漫不经心地答:“可能是哪个同学复印的吧,管它呢,有用就行。”
林薇言坐在后面,手指紧紧攥着自己的笔,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她知道自己太胆小了 —— 明明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把笔记本递到他手上,说一句 “这是我帮你补的笔记”,可话到嘴边,总会变成 “你昨天的卷子借我看看” 这样无关紧要的话。她只能用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在他的青春里留下一点微不足道的痕迹,像梧桐叶落在地上,风一吹就没了踪影。
十月运动会,顾语堂报了 1500 米。林薇言从陈默嘴里听到这个消息时,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她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每天放学绕远路去学校对面的便利店,挑最温的矿泉水(她在杂志上看到,运动后喝太冰的水会刺激肠胃);又在文具店买了条米白色的毛巾,用妈妈新买的薰衣草洗衣液泡了三遍,晒在阳台上,让毛巾吸满阳光的味道。比赛前一天晚上,她还在毛巾的边角绣了个小小的 “G” 字母 —— 针脚歪歪扭扭,却是她熬到十一点才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