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墨里藏魂,渡人渡鬼」。」

沈砚之的目光落在案上的青瓷砚台上——砚台是宋代的「歙砚」,砚池里还留着半池残墨,墨已经干涸,边缘结着一层墨痂。

「这是你爹昨晚用的砚台?」

文舒点了点头:

「今早我清理砚台时,发现墨渣里混着点暗红的东西,不是墨,也不是朱砂,像是血。

我用棉签蘸了点,放在鼻尖闻了闻,有股淡淡的铁锈味。」

沈砚之掏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这是德国进口的光学放大镜,放大倍数达 20 倍,专门用来鉴定古画细节。

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画中柳树的阴影处,那里的墨色比其他地方稍浓,放大后能看到,墨色下面隐约有层淡红的痕迹,是用极细的笔触涂抹的,像是故意隐藏在墨色里。」

他又观察渡船的船篷,篷布褶皱处的淡红痕迹更明显,放大后能看到,那是用朱砂混合松烟墨调成的颜色,颗粒细小,与明代朱砂的成分特征一致。

「你爹昏迷前,除了『墨里藏魂,渡人渡鬼』,还说过其他话吗?」

沈砚之放下放大镜,目光转向文舒。

「没有了,他只重复这八个字,声音很轻,像是在说梦话。」

文舒摇了摇头,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

「对了,我感觉画的画轴好像变短了一点。

之前我爹把画挂在博古架上,画轴能到他的胸口——我爹身高一米七五,可今早我收拾画时,画轴只到我的腰了,我身高一米六,差了十几厘米呢。」

沈砚之走到博古架旁,博古架的第三层有明显的挂痕,是画轴长期悬挂留下的。他用尺子量了量挂痕的高度,约一米五五,确实比文仲书的胸口高度低十几厘米。

他回到案前,握住画的紫檀木轴头,轻轻转动——轴头刻着缠枝莲纹,纹路与门楣上的铜铃纹路风格一致,都是明代中期的样式。

转动时,轴芯里隐约传来「沙沙」的声响,频率均匀,像是里面藏着纸质的东西。

「这画轴里可能藏着东西。」

沈砚之皱起眉头,

「不过现在不能贸然拆开,古画的装裱很脆弱,强行拆轴可能会损坏画纸。

得找专业的装裱师,用「揭裱」的技法慢慢拆开。」

他刚想继续追问,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林疏桐打来的,电话里的声音很清晰,还带着点实验室特有的仪器运转声——像是离心机的嗡鸣。

「沈砚之,你让我化验的铜铃碎片有结果了!碎片上除了正常的铜锈(碱式碳酸铜),还检测出微量的血迹和蚕丝纤维。

血迹的 DNA 序列已经输入数据库,刚才比对上了——和上周在护城河边发现的无名男尸 DNA 完全一致!」

沈砚之心里一沉:

「无名男尸?具体情况怎么样?」

「男尸是三天前被发现的,在护城河西岸的芦苇丛里,死因是头部遭到钝器击打,颅骨凹陷性骨折,凶器初步判断是砚台、镇纸这类硬物。」

林疏桐的声音里带着急切,

「最关键的是,男尸的右手攥着块皱巴巴的宣纸碎片,碎片上写着『墨缘堂』三个字,字体是手写的,用的是松烟墨,和你说的『墨缘堂』画坊字号一致!

我已经让小李去查「墨缘堂」的相关人员了,你现在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