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来得意外地快,却不安稳。
梦里我又回到了十岁那年的老宅书房。雨水敲打着窗棂,父亲在书桌前修复古籍,空气中弥漫着糨糊的甜香和墨的味道。我蹲在角落玩着一串钥匙,其中有一枚铜钥匙,柄上雕刻着与今晚那枚相似的纹样。
然后梦境突变——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我被人从火场中拉出,手中还紧紧攥着那枚铜钥匙。有人在尖叫,有东西在倒塌,那本《诗经》在火中蜷曲焦黑......
我猛地惊醒,冷汗浸湿了睡衣。窗外,第一缕晨光已经爬上了老宅的飞檐。
那枚钥匙仍安静地躺在抽屉里。
第二章:茶馆对峙
晨光透过工作室的窗棂,在红木工作台上切割出几何形的光斑。空气中浮动着细小的尘埃,像被惊扰的时光碎片,在光线中缓缓旋转。我将那本《诗经》一页页摊开,覆上吸墨纸,动作机械而精准。但我的思绪,却仍缠绕在那枚铜钥匙上。
钥匙躺在工作台一角,铜色在晨光中泛着暗沉的光泽。柄上的纹样——交错缠绕的藤蔓与某种鸟类——让我无法集中精神。记忆深处有什么在蠢蠢欲动,却始终隔着一层薄雾。
电话铃声划破了工作室的寂静。是林砚。
“隐辰,下午有空吗?新到了一批民国戏曲刻本,有你一直在找的《牡丹亭》残本。”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杂志编辑特有的热情语调。
我瞥了一眼工作日程表。“三点后可以。”
“老地方见。”他顿了顿,忽然压低声音,“对了,昨天是不是有个特别的女人去找你修书?长头发,眼睛很亮,看起来有点神秘的那个。”
我的手指停在《诗经》的书页上。“你怎么知道?”
林砚在电话那头轻笑。“她昨天下午在我这儿打听最好的古籍修复师。我推荐了你。怎么样,书修得了吗?”
“正在处理。”我简短地回答,不想透露太多。
挂掉电话后,我凝视着那枚钥匙。藤蔓的纹路在指尖下凹凸有致,触感奇异而熟悉。忽然间,记忆的闸门打开了一个缝隙——父亲的书房里,曾有一个雕着同样纹样的檀木盒。火灾之后,它与许多东西一起,消失在了灰烬中。
这个发现让我坐立不安。我决定提前去见林砚。
午后的老街苏醒过来,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阳光将昨日的雨水蒸腾起淡淡的水汽,空气中混合着茶叶、糕点和潮湿木头的味道。我穿过熙攘的人群,走向老街尽头的“忘言茶馆”。
茶馆门楣上挂着一块乌木匾额,字迹已被岁月侵蚀得模糊难辨。推门而入,风铃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室内光线顿时暗了下来,茶香扑面而来。
林砚坐在靠窗的老位置,面前摊着几本线装书。但我的目光立刻被他对面那个身影吸引。
沈未晞。
她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麻质长衫,头发松松挽起,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她正低头啜饮一杯茶,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细小的阴影。阳光透过木格窗,在她周身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林砚抬头看见我,挥手示意。“隐辰,这边!”
沈未晞闻声抬头,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她的眼中没有一丝惊讶,仿佛早就预料到我会出现。
“顾先生。”她微微颔首,唇角勾起似笑非笑的弧度,“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