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好!不愧是年羹尧!既然你意已决,朕便准你所请。封你为‘岭南总兵官’,赏穿黄马褂,准你带三千亲兵赴任,所需粮草、银两,朝廷尽数拨付。”
退朝后,我走出太和殿,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这一步,我赌对了 —— 主动放弃中枢兵权,去偏远的岭南,既避开了雍正的 “捧杀”,又为自己争取了喘息的空间。可我也知道,岭南并非世外桃源,那里的世家大族、匪患灾情,都是实实在在的难题。
接下来的几日,我连夜撰写《岭南治理策》,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写了进去。我在策论里提到,岭南地处南疆,毗邻安南、暹罗,不仅是朝廷的南大门,还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若能治理得当,日后必能成为朝廷的 “钱袋子”;同时,我也分析了岭南的现状:百姓因粮食不足多有逃亡,陈家、梁家等世家大族手握盐铁经营权,朝廷政令难以推行,还有多股匪帮盘踞山林,欺压百姓。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 “三步走” 的治理思路:第一步,以兵护民,肃清匪患,稳定地方秩序;第二步,以利联族,与世家大族达成合作,换取他们对朝廷政令的支持;第三步,以粮安境,引入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解决百姓温饱问题。
为了让雍正放心,我还在策论里详细列出了 “三年计划”:第一年,肃清主要匪帮,与世家大族签订合作协议;第二年,推广高产作物,修建水利设施;第三年,简化赋税制度,增加朝廷赋税收入。
雍正翻阅奏折时,我又补充道:“陛下,岭南的世家大族虽手握实权,但也渴望朝廷的认可。臣打算以‘减免赋税、保其子弟入仕’为条件,拉拢他们与朝廷合作。至于匪患,多是因贫困被逼为匪,臣打算‘剿抚并用’,对顽抗者严惩,对愿意投降的,则分给土地和种子,让他们重新务农。”
雍正听完,点了点头:“你的思路很清晰,朕准了。你赴任后,若有需要,可直接上奏,不必经过地方官中转。”
得到雍正的许可,我心里松了口气。接下来,就是准备赴任的事宜,还有…… 再次提醒妹妹年世兰。
离京前一日,我特意去翊坤宫见华妃。彼时,她正因为 “皇帝多日未翻她牌子” 赌气,把桌上的玉如意摔在地上,宫女们吓得跪在地上不敢出声。见我来,她才勉强收敛了怒气,屏退左右。
“哥哥,你怎么来了?是不是要走了?” 她拉着我的衣袖,语气里带着几分委屈,“皇上最近都不来看我了,还总是去莞常在宫里,你说,他是不是厌弃我了?”
我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一阵发酸。她争来争去,不过是想要一份真心,却不知道,她所珍视的 “宠爱”,从来都是假的。我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两匹上好的蜀锦和一瓶驱蚊药膏:“妹妹,岭南气候湿热,这蜀锦透气,你留着做些衣裳;这药膏是军中太医特制的,蚊虫叮咬后涂了能缓解瘙痒。”
她接过锦盒,手指摩挲着蜀锦的纹路,小声说:“哥哥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宫里虽好,却总让我觉得孤单,旁人都怕我年家势大,不敢与我真心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