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刘平伏掀开酒坛盖子,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 这是稽胡最毒的 “狼毒酒”,喝下去肠子会烂成泥。他冷笑一声,当着使者的面把酒倒在地上,泥土瞬间冒起白烟:“告诉韦大人,这酒太烈,我怕喝了上火。不如下次送点粮食,夏州百姓快饿死了。” 使者脸色铁青,摔门而去。

当天下午,刘平伏就带着稽胡亲兵去查粮仓。韦祐的家丁拦在门口,叉着腰骂:“这是韦家的粮仓,你个杂胡也敢查?” 刘平伏二话不说,拔刀砍断了门锁 —— 粮仓里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满仓的粮食堆得像小山,麻袋上还印着 “军粮” 二字,而账本上却写着 “年成歉收,粮仓空虚”。他让人把账本抄了下来,一算竟查出韦祐私吞军粮三万石,足够夏州百姓吃一年。

麻烦很快找上门。韦祐联合几个汉官上奏宇文泰,说刘平伏 “强改汉俗,纵容部曲劫掠”,还伪造了百姓的 “告状信”—— 信上的字迹都一模一样,一看就是找人代写的。刘平伏不等朝廷派人来查,先把韦祐的罪状刻在十块木牌上,插在城门口,每块木牌前都站个亲兵念罪状,围观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他又带着百姓去地里丈量土地,按西魏均田制的规矩重新分配,把韦家占的好地分给了无地的农民。老百姓拿着新地契欢呼时,韦祐的家丁想动手,却被早有准备的稽胡士兵按在地上,打得哭爹喊娘。

更绝的是,刘平伏特意给宇文泰送了份 “大礼”:夏州特产的甘草 —— 这东西能入药,是长安贵族的稀罕物,外加一本计账簿。账簿上清清楚楚写着:他上任三个月,税收多了三成,流民少了一半,连犯罪率都降了。宇文泰看着账簿,胡子又翘了起来,这次是高兴的:“韦祐这老东西,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如个胡小子懂规矩。” 当即下旨,把韦祐调去边疆戍边 —— 那地方离柔然的地盘只有十里地,堪称 “送死岗”。

韦祐临走前,骑着马在城门口骂了半天:“你等着,杂胡没好下场!京兆韦氏不会放过你!” 刘平伏笑着扔给他一袋干粮,里面还塞了包治冻疮的草药:“路上吃,别饿死了给朝廷添麻烦。韦家要是来找茬,我就在夏州等着 —— 正好缺个垫脚的。” 看着韦祐气急败坏的背影,他心里清楚,这夏州城的暗流,才刚刚开始涌动。

第二卷:铁骑踏山河

第 04 回 上郡烽火燃,抗税举义旗

大统十二年的冬天,黄河结的冰厚得能跑马,刘平伏带着两个亲兵巡查上郡,刚过肤施县就看见路边蜷着个黑影。他翻身下马,发现是个饿死的妇人,怀里还抱着个啃草根的孩子,孩子的嘴唇冻得发紫,手里攥着半块掺了沙土的麦饼 —— 那是去年秋收时官府 “借” 粮剩下的。刘平伏解开披风裹住孩子,指尖触到妇人僵硬的身体,心里像被冰锥扎了下。

“刺史大人,这已是本月第三起了。” 亲兵王铁山低声说,他是夏州本地人,脸上满是无奈,“官府今年的赋税比去年多三成,一丁要缴三石粮,还得自带兵器服徭役。缴不上的,要么抓去修长城,要么卖儿卖女,有户人家昨天把十岁的闺女卖给韦家当丫鬟,才换了半袋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