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们的“恋爱”,是从声音开始的。

第一通电话,是在迎新晚会过去三天后的晚上,打到林夏宿舍的座机上。

“喂,你好,请问林夏在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林夏立刻就听出来了,是陈阳。

她的心猛地一跳,手指下意识地缠绕上螺旋状的电话线,声音尽量保持平稳:“我是。你好,陈阳。”

“哦,你好。”电话那头似乎松了口气,“是这样,我们系里有个项目,可能……可能需要新闻系的同学帮忙做一下采访报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这个借口找得实在有些拙劣,计算机系的项目何时需要新闻系来采访了?

林夏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了逗弄他的心思:“哦?什么样的项目?对采访对象有要求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然后,像是终于放弃了伪装,传来他低沉而直接的声音,带着一点点破釜沉舟的勇气:“其实……项目是假的。我就是……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上次你走后,我脑子里总是想起你说话的样子,还有你跟我说那句话时认真的表情。”

坦诚的话语像一股暖流,瞬间击中了林夏。她握着话筒,感觉耳根都在发烫。宿舍里,室友们看似各忙各的,但嘴角都带着了然的笑意。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每晚九点雷打不动的“电话约会”。林夏的室友小慧很快发现了规律,每到临近九点,就会笑嘻嘻地把宿舍电话旁的最佳位置让出来,还调侃道:“咱们308的‘热线时间’到啦!”

“你们这算怎么回事嘛?谈个恋爱,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光靠一根电话线?”小慧有时会不解地问。

林夏却笑着摇头,眼里闪着光:“你不懂。等待电话铃响的过程,就像拆一份未知的礼物,心里充满了期待。而接通后,听到他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就好像……他跨越了那四十分钟的距离,突然就来到了你身边。那种感觉,很奇妙,很珍贵。”

原来,距离的远近,从不该用公里数来衡量,而应由心的贴紧程度来定义。一根电话线,一个简陋的程序,因为承载了双向的奔赴,变成了世界上最宽阔的桥梁。

他们聊一切。聊各自课堂上的趣事,聊食堂里难以下咽的菜式,聊读到的书,聊听来的八卦,聊对未来的模糊憧憬。电话线仿佛成了一座无形的桥,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林夏发现,陈阳看似沉稳,内里却有着幽默和细腻的一面。他会注意到她声音里细微的情绪变化,会在她抱怨高数难学时,耐心地用他能理解的方式比喻讲解,虽然往往让她更迷糊,但那份心意却让她暖心。

第一个情人节,在北方依旧寒冷的二月。林夏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相隔两地,课业也忙。那天清晨,她却被宿舍楼下阿姨用大喇叭喊醒:“308林夏!有人找!”

她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跑下楼,惊讶地看到陈阳站在料峭的寒风中,鼻子和耳朵都冻得通红,怀里却小心翼翼地抱着一个用防尘布包裹着的大盒子。

“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有课吗?”林夏又惊又喜。

“翘了两节。”陈阳说得轻描淡写,把盒子递给她,眼神亮晶晶的,“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