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梦境中的场景是春日灿烂的苏家花园。繁花似锦,蜂蝶翩跹。苏瑶穿着一身水绿色的衣裙,坐在石凳上,手持一卷书册,正浅笑着抬头望他。她的面容清晰而生动,比画像上更加灵秀逼人,眼神温婉,带着一丝羞涩。

“承泽哥哥,”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石相击,“你瞧这《山海经》中的异兽,画得可真是奇诡。”

李承泽在梦中欣喜若狂,他坐在她身旁,距离近得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茉莉清香。他们仿佛是一对真正的未婚夫妻,讨论着诗书,品评着字画。他向她诉说生意上的趣事,她则掩口轻笑,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偶尔提出一两个聪慧的见解,令他惊叹不已。

他还梦见过两人在元夕灯会上携手同游。梦里,灯火璀璨,人潮涌动。苏瑶提着一盏莲花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他们猜灯谜,放河灯,在漫天绽放的烟花下,他鼓起勇气,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她的手微凉而柔软,却没有挣脱,只是脸颊飞起两朵红云,在流光溢彩的灯火映照下,美得不可方物。

这些梦境如此真实、美好,填补了李承泽内心所有的遗憾。在梦里,没有阴谋刺杀,没有舍身取义,只有才子佳人,岁月静好。每一次从这样的梦中醒来,李承泽都会怅然若失良久,随即便是更加汹涌的爱意与思念。他将这些梦视为苏瑶给他的莫大恩赐,是两人跨越生死的情感印证。

他却不知,这些美好的幻梦,如同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是苏瑶在感知到潜在危险(李承泽的祭祀可能引来不祥)后,试图用最后的力量给予他一丝安慰,并隐隐期盼他能就此满足,放下执念,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李承泽完全误解了这“美好”的用意。他将这昙花一现的“温馨”当成了常态的允诺。他不知道,至情至性的思念,若脱离了理性的缰绳,再辅以这些危险的、涉及血祭的民间邪术,在苏瑶那特殊的“至阴之体”曾存在的因果强烈牵引下,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不仅未能照亮通往安息之地的路,反而在阴阳边界撕开了一道细微却危险的缝隙。

4 异样初现

起初,只是一些微妙的异样:书房里的烛火会无缘无故地摇曳,明明门窗紧闭,却总觉得有阴风掠过脖颈;夜深人静时,他似乎总能听到极轻微的、像是女子叹息的声音;空气中开始持久地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甜腻而陈旧的脂粉香气,与他所知的苏瑶生前喜爱的清雅熏香截然不同。

李承泽非但没有恐惧,反而将这种种异象误读为苏瑶魂魄的回应,是跨越生死的交流得以建立的“证明”。这让他更加沉迷于这种危险的“沟通”之中,行为越发大胆,祭祀的仪式也越发频繁和诡异。

直到一个夜晚,他在梦中不再见到苏瑶的身影,而是看到一个极其清晰、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一个身着鲜艳欲滴、如同浸染了鲜血般大红嫁衣的女子身影,悄无声息地立在他的床前。女子头上盖着宽大的红盖头,遮住了面容,身形窈窕,与画像中的苏瑶有几分相似,但周身却散发着一种彻骨的、令人灵魂战栗的阴寒怨气。她缓缓抬起一只苍白得毫无血色的手,指甲尖长,直直地指向暮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