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透过老槐树繁茂的枝叶,

在他们年轻的脸庞和身上投下细碎而晃动的光斑。

年少的他,

对着镜头没心没肺地咧嘴笑着,

露出一口白牙,

眼睛里盛满了全世界的阳光。

而一旁的苏砚,

却只留下一个清瘦挺拔的侧影,

他微微仰头望着树梢,

面容在耀眼的光晕中显得有些模糊,

仿佛随时会融化在流动的时光里,

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淡淡的疏离感。

陈序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他颤抖着将照片翻转过来。

背面,

是一行清隽有力、却绝对陌生的钢笔字迹,

那墨色深沉,

丝毫不像是经历了十年岁月的旧物:

“你供奉的记忆,

是真相,

还是你为自己精心编织的寓言?”

嗡——

陈序的脑海瞬间一片空白,

巨大的耳鸣声淹没了一切。

十年来,

他始终背负着“苏砚是为寻找在暴雨中迷路的他而意外离世”

这个沉重的十字架,

将无尽的愧疚和思念筑成一座坚固而华丽的殿堂,

将苏砚的形象完美地供奉其中。

这行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字,

却像一把淬了冰的凿子,

不仅精准地质疑了他记忆的真实性,

更狠狠地敲打在他赖以生存了十年的精神根基上。

殿堂的墙壁,

出现了第一道清晰的裂痕。

他必须回去。

回到南山,

回到一切的起点。

他要去求证,

或者,

去面对。

引擎的轰鸣声划破了山间熟悉的寂静。

记忆中那条蜿蜒曲折、充满野趣的盘山土路,

早已被拓宽铺平,

变成了标准化的柏油路面,

路牌清晰地指向一个陌生的“南山古镇”

旅游景区。

记忆里书院所在的幽静方位,

如今矗立着一座白墙黛瓦、设计感十足的精品民宿,

招牌上“南山忆”

三个字,

在阳光下闪烁着过于精致的金属光泽,

反而失去了岁月本该有的温润痕迹。

傍晚时分,

古镇华灯初上,

游客熙熙攘攘,

各种口音和叫卖声混杂在一起,

构成一片虚假的繁华。

陈序像个迷失方向的孤魂,

在被打磨得过分光滑的青石板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

外界的喧嚣与他内心的巨大空洞形成了可怕的反差,

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棉花上,

又像是踩在碎裂的玻璃上。

不知走了多久,

他下意识地拐进一条僻静无人的、灯光昏暗的小巷。

巷子尽头,

一点昏黄而温暖的灯火,

从一扇敞开的旧木门内静静地溢出,

像黑夜海上的一座灯塔。

那是一家名为“补拙斋”

的铺子,

门面窄小,

陈设古旧,

与周遭的仿古商业气息格格不入,

却像有一种莫名的、强大的引力,

吸引着他走近。

店内,

一位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妪,

正伏在案前,

就着一盏光线温暖的孤灯,

用极其细小的工具蘸取着瓷粉,

一点点地填补一只茶盏杯壁上的裂痕。

她的动作缓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