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种古老而庄严的韵律,
仿佛她修补的不是一件冰冷的器物,
而是流淌不息的时间本身。
陈序的目光,
不由自主地被柜架上另一只已经修复完成的天目盏所吸引。
深黑釉色的碗壁上,
一道道金色的裂痕蜿蜒盘踞,
如同闪电凝固在夜空,
非但没有破坏它的完整,
反而赋予它一种在破碎之后获得重生的、惊心动魄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力。
“年轻人,
东西碎了,
缘分才刚开始。
”
孟婆婆并没有抬头,
声音沙哑得像秋风拂过干枯的枝叶,
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怕的是,
心里头的东西碎了,
却还死死抱着,
假装它还是个全须全尾的样儿。
”
陈序如遭雷击,
僵在原地,
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口袋里的那张旧照片,
相纸坚硬的棱角深深陷进掌心,
带来一阵清晰的刺痛。
南山已非旧时容,
故人故事似乎早已被掩埋在一片精致的仿古建筑之下。
但这条幽深的小巷,
这位言语如偈的老婆婆,
还有那只布满金痕的茶盏,
都仿佛在冥冥中向他低语:你要寻找的答案,
不在那些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之处,
恰恰就藏在这光与影交织的、迷蒙而真实的边界之上。
2 痕寻 · 忆之隙
南山的晨雾,
与记忆中的模样一般无二,
依旧像一张巨大而潮湿的纱幔,
轻柔地覆盖在古镇的青瓦白墙之上,
将远近的景物都渲染成一幅水墨氤氲的画卷。
陈序在“南山忆”
民宿那张过于舒适的床上醒来,
窗外仿古街市的喧哗尚未完全苏醒,
一种深沉的、带着山间特有清甜的寂静包裹着他。
他取出那张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的旧照片,
就着从窗棂透进的、微凉的晨光,
再次凝视。
苏砚那个模糊的侧影,
在柔和的光线中依然显得温润,
却仿佛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毛玻璃,
遥远而陌生。
他此行的目的,
已然在昨夜那场无声的内心地震后,
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它不再是单纯的凭吊与怀念,
而是一场严肃的、甚至带着些残酷意味的求证。
他需要证据,
需要确凿的事实,
来驳斥照片背面那行字的荒谬,
来加固自己心中那座已然出现裂痕的、名为“苏砚”
的记忆殿堂。
他需要证明,
他十年的愧疚与痛苦,
并非空中楼阁。
第一站,
自然是民宿本身——这片土地,
就是南山书院的旧址。
庭院的结构和建筑的格局早已被彻底改变,
现代化的设施隐匿在仿古的外表之下,
唯有庭院中央那棵老槐树,
依旧虬枝苍劲,
沉默地伫立着,
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
见证着此地所有的变迁与秘密。
陈序缓步上前,
将掌心紧紧贴上那粗糙皴裂的树皮,
闭上双眼,
那个被他反复回味、已然打磨得完美无缺的画面瞬间浮现:苏砚穿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