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绝不会让悲剧重演。 手机“叮咚”响了一声,苏晴的微信消息弹了出来,语气里带着惯有的理所当然和催促:“老公,卖房的钱转了吗?我跟凯峰哥说好了,今天就要订英国伦敦的湖景公寓,晚了就被别人抢了。你别磨磨蹭蹭的,不然我到了那边没地方住,被同学笑话多丢人啊。” “凯峰哥”三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陈砚的心上。他盯着屏幕上苏晴的自拍——她化着精致的妆容,口红是最新款的斩男色,背景是家里的穿衣镜,镜子里能清晰地看到她手里拎着的LV包,那是赵凯峰送她的“践行礼”。前世,他还傻乎乎地以为那是苏晴省吃俭用攒钱买的,甚至还心疼地让她别太辛苦,却没想到,那是用他父母留下的房子钱,用他的血汗钱换来的赃物。 陈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指尖在屏幕上敲出“马上转”三个字,语气刻意维持着前世的温顺和讨好,仿佛还是那个对妻子言听计从的“好丈夫”。但眼底早已没了半分从前的温情,只剩下淬了冰的冷意,像寒冬腊月里的湖面,坚硬而冰冷。 他拉开床头柜的抽屉,里面整齐地放着三样东西:昨天刚从电子城买的微型录音笔,内存足够录满三个月,笔身小巧,藏在口袋里完全不会被发现;一叠用红笔标注出关键公式的打印件,那是赵凯峰前世抄袭的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因茨教授的论文,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赵凯峰当年改漏的错误,也是陈砚精心准备的“炸弹”;还有一份未填写的联名账户申请表,昨天去银行的时候,经理特意跟他说“双人签名才能进行大额支出,最适合夫妻共同管理财产,能避免很多麻烦”,当时他还觉得没必要,现在却觉得,这简直是为苏晴和赵凯峰量身定做的“枷锁”。 “苏晴,赵凯峰。”陈砚摩挲着论文上的公式,指腹划过赵凯峰当年改漏的一个关键参数,眼神冷得像寒冬的冰湖,“这一世,我不会再卖房子,不会再委屈自己,更不会让你们碰念念一根手指。你们欠我的,我会一点一点讨回来——用你们最在乎的学术光环,用你们引以为傲的公派身份,用你们这辈子都爬不起来的代价!” 他走到客厅,抱起念念坐在沙发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在搜索栏里输入“赵凯峰 华南理工大学 公派博士”。按下回车键的瞬间,页面上立刻跳出了赵凯峰的个人简介——照片里的他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白衬衫,笑容斯文儒雅,看起来像个温文尔雅的学者。简介里写着他的研究方向是“城市交通流量预测”,还列举了他参与的几个“重大项目”,字里行间都透着“青年才俊”的优越感。 陈砚冷笑一声,鼠标点开赵凯峰的导师信息——张教授,研究领域与赵凯峰高度重合,据说两人关系“十分亲近”。他把赵凯峰的联系方式、导师信息、发表过的“论文”都一一截图保存,然后关掉页面,打开了念念最喜欢的动画片,陪着女儿一起看。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父女俩身上,暖融融的,像一层金色的纱。念念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小声问:“爸爸,妈妈明天就要走了吗?她什么时候回来陪念念呀?妈妈说会带英国的糖果给我,是不是真的呀?” 陈砚摸了摸女儿的头,声音温柔却坚定:“妈妈要去英国读书,等她学好了知识,就会回来陪念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