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奇怪的是,江城随身携带的物品极少。除了一个几乎空无一物的钱包和一部损坏的手机外,没有任何身份证件。这与他声称的逃亡身份倒是相符。
但最让林晓雨感到不安的发现是:江城出车祸的时间是三年前最后一起"雨夜杀手"案件发生后的第三天,而车祸地点距离那个案发现场不到五公里。
这个巧合太过惊人,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关联性。如果江城真的是凶手,那么他可能是在作案后逃跑的过程中出了车祸。但如果他是目击者,也可能是在逃避凶手追杀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面对这种两难的情况,林晓雨决定寻求外界的帮助。她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张建国,一位经验丰富的刑警,也是当年"雨夜杀手"案的主办警官之一。
3 第三章:真相的线索
"建国,最近忙吗?"林晓雨拨通了张建国的电话。
"晓雨?怎么了,听起来你有点紧张。"电话那头传来张建国关切的声音。
"我想请你帮个忙,关于三年前的'雨夜杀手'案。我在做一个心理学研究项目,需要一些详细的案件资料。"林晓雨决定不直接透露江城的情况。
张建国沉默了几秒钟:"那个案子...说实话,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到现在都没有抓到真正的凶手。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料?"
"越详细越好。现场照片、法医报告、证人证言,还有你们当时的分析结论。"
"好的,我今晚整理一下,明天给你。不过晓雨,为什么突然对这个案子感兴趣?"
"只是学术研究,想分析一下连环杀手的心理特征。"林晓雨说谎道。
"那行,不过要注意保密。有些资料是不能外传的。"
挂断电话后,林晓雨回到医院继续为江城进行治疗。这次,她决定采用更加直接的方式。
"江先生,如果您真的是目击者,那您应该记得每起案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江城点点头:"第一起案件是在三年前的9月15日,地点是南山路的一条小巷。受害者是45岁的女法官刘慧敏。"
林晓雨暗自记下这些信息,准备和张建国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
"第二起呢?"
"10月3日,市中心的检察院附近。受害者是检察官王志强,38岁。"
江城继续详细描述了所有五起案件的时间、地点和受害者信息。他的记忆异常准确,甚至包括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当时的天气情况、现场的环境布置等。
"最后一起案件后,那个凶手是否还与您有过接触?"
江城的表情变得更加恐惧:"有的。第五起案件的第二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你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然后我的住所被人闯入,虽然没有丢失任何东西,但很明显有人搜查过。"
"然后您就开始逃亡?"
"是的。我知道那个杀手找到我了。我销毁了所有的照片和相关证据,换了身份证件,开始隐姓埋名的生活。"
林晓雨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您说换了身份证件?"
"我...我通过一些不太正当的渠道获得了假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医院找不到我的详细档案。"江城有些尴尬地承认道。
这个解释说得通,但也让林晓雨更加难以判断江城的真实身份。
第二天,张建国按照约定将案件资料交给了林晓雨。这是一个厚厚的文件袋,包含了"雨夜杀手"案的所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