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节已发布

第二章:选修课上的平行线

教学楼三楼走廊,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上课还有二十分钟。秋日午后的阳光斜射进来,在磨石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空气里有尘埃漂浮的静谧。

沈知遥刻意早到,她需要这段时间来安放自己微澜的情绪。她先是在走廊尽头的窗边站了一会儿,看着楼下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仿佛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深呼吸,带着秋日凉意的空气吸入肺腑,是一种清醒的仪式。

她并非无事可做,背包里还有待读的书稿,但她选择让这段时间空白,专用于“准备”。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她才转身走向教室。步伐控制得不急不缓,像在进行某种精确的测量。

推开教室门,里面只有零星几人。她目光迅速扫过,最终选定第三排靠过道的位置——不前不后,既能清晰听讲,又方便进退。她坐下,拿出笔记本和那本边缘已有些微卷的《园冶》,姿态端正,仿佛已隔绝外界。只有她自己知道,感官的触角正敏感地伸向门口,等待着那个熟悉身影的出现。这是一种清醒的沉溺。

顾怀南几乎是踩着上课铃的尾音,他出现在门口,带着一丝从外面赶来的微尘气息。依旧是简洁的衣着,深色外套,帆布包随意地挎在肩上。他的目光在教室里平稳地扫过,像在定位一个已知的坐标。看到沈知遥时,那目光有片刻的停留,随即,唇角扬起一个浅淡却清晰的弧度,是那种“哦,你在”的确认式微笑。

他穿过桌椅间的走道,步伐从容。帆布包轻轻擦过前排椅背,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放下包,动作流畅自然。

顾怀南一边从包里拿出网格本和笔,一边侧头,声音温和:“好巧,你也选了这个位置。”

·沈知遥的目光从自己的笔记本上抬起,回以一个幅度刚好的微笑,“是啊,这个角度刚好,看幻灯片不累,也不容易被教授点名。”

顾怀南摊开的是建筑系专用的网格本,上面已经有了些零散的草图,与沈知遥的横线文学笔记形成无声的对比,强调着两个世界的差异与交汇。

老教授讲到“虚实相生”,以留园的石林小院为例,邀请学生发表看法。

沈知遥举手,声音清晰而稳定:“我认为,‘虚’不是空无,而是一种呼吸感,是意境的延展和未完成的邀请。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留给观者用想象去填充。石林的‘实’与周围空间的‘虚’相互依存,矛盾统一,才生发出‘景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她的表述带着文科生特有的感性修辞和文本分析习惯。

· 顾怀南几乎是自然而然地接话补充道:“从空间结构和体验角度来看,‘虚’的部分恰恰需要‘实’的边界来精确定义和引导。那些石头的摆放,看似随意,实则每一块都经过了精心计算,用以控制视线的通与隔,步伐的快与慢。‘虚’是设计出来的呼吸空间,是整体节奏中不可或缺的休止符。”他甚至拿起笔,在网格本上快速勾勒出石林小院的流线分析图,辅助说明。

沈知遥听着他条分缕析的阐述,一种奇异的满足感和智力上的愉悦在她心中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