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遥看着我,眼神复杂。有同情,有怜悯,但更多的是一种「你看,我选择没错吧」的炫耀。
很快,面试开始了。
考生一个接一个地被叫进去,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走出来。
轮到顾则辰时,他整理了一下领带,冲我投来一个挑衅的眼神,自信满满地走了进去。
他进去的时间很长,足足有半个小时。
出来的时候,他满面春风,显然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下一个,林宿。」
我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走过顾则辰身边时,他低声说:「记住我的话,你只是个陪跑的。」
我推开面试室的门。
房间很大,三位面试官坐在长桌后面。
坐在中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眼神锐利,不怒自威。
想必,他就是姜宪清教授。
「林宿同学,请坐。」姜教授开口,声音洪亮。
我鞠了一躬,坐了下来。
面试的过程,和我预想的完全不同。
没有常规的自我介绍,没有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问。
姜教授直接抛出了一个极其前沿的课题,一个甚至在学术界都存在巨大争议的难题。
「对于‘认知冗余在信息茧房效应中的反作用机制’,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一出,旁边两位年轻一些的老师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已经不是硕士研究生复试的难度了,这几乎是博士开题报告的级别。
我大脑飞速运转。
这个问题,正是我前几天看的一篇姜教授的访谈中,他自己提出的一个悬而未决的设想!
我稳了稳心神,开口道:「姜教授,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看法……」
我没有去复述任何书本上的理论,而是结合我自己的理解,以及姜教授在那篇访谈中透露出的思路,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
我说得很慢,但条理清晰。
姜教授一直静静地听着,原本锐利的眼神,渐渐变得明亮,甚至带上了一丝欣赏。
当我阐述完毕,整个面试室一片寂静。
许久,姜教授才缓缓开口,问了第二个问题。
「你对你初试专业课一的那道关于‘技术异化’的大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吗?」
我心中一动。
那道题,正是我从他那篇「赠品」论文里得到的灵感!
我将论文中的观点,和我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做了更深层次的阐述。
我说完,姜教授脸上的欣赏,已经变成了毫不掩饰的惊喜。
他甚至和旁边的老师交流了一下眼神,点了点头。
面试结束,我站起身,再次鞠躬。
「谢谢各位老师。」
「等一下。」姜教授突然叫住了我,「林宿同学,你家里是不是养了条哈士奇?」
8.
我猛地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姜教授怎么会知道我养了哈士奇?
看着我错愕的表情,姜教授笑了起来,指了指我裤脚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印子。
「我办公室里也有一条,和你这条一样,喜欢往人身上扑。」
我低头一看,才发现我的西裤裤脚上,有一个淡淡的爪印,是早上出门时被天添扑的。
「是的,教授,养了一条。」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