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如今想起那个夜晚,蟋蟀声、星光、焦糖黄豆,那会儿的小尴尬,早没了当年的窘迫,反倒成了童年里最鲜活的印记。想起当时攥着裤脚站在院里的慌张,蒙在被子里不敢露头的羞涩,都觉得又好笑又温暖。原来那些带着点“小糗事”的时光,才最藏着童年的纯真,像颗裹了糖衣的焦糖黄豆,咬开是甜的,回味里全是暖。

炒焦糖黄豆图(秋收农忙时节)

第二章:夏日半晌的“帘子惊魂”

7岁那年夏天,家里大人和哥哥,都去山里地里忙活,留我、姐姐和表姐看家。三人里姐姐和表姐同岁,都比我大一岁,那天半晌,我们正蹲在鸡窝旁剁青菜喂鸡,菜刀“笃笃”切着菜叶,蝉在院外的树上叫得没完没了。

忽然表姐停了手,指着正屋方向小声喊:“你们看!”我和姐姐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正屋门上挂的竹帘子,竟自己掀起来一角,又“哗啦”落下去,那会儿我们刚从茅房出来,茅房离正屋不远,能清清楚楚看见帘子那边空无一人,三人瞬间就僵住了,手里的菜刀、菜盆都忘了放,慌忙躲到鸡窝后头,只敢探出半个脑袋往正屋瞅。

“咋、咋回事啊?”姐姐声音压得极低,我能听见她说话时带着点颤。表姐攥着我的胳膊,手心里全是汗,我自己的腿也悄悄发着抖,眼睛死死盯着那竹帘子,生怕再冒出点别的动静。我们商量着再等等,可没一会儿,竹帘子又“呼嗒”掀起来两次,一次比一次晃得厉害,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要不咱别动,蹲在这,等大人回来?”我小声提议,声音里满是慌,可表姐摇摇头,脸有点发白:“万一里头有啥,等大人回来就晚了!”最后还是姐姐咬着牙拿主意:“我去开栅栏门,你们俩盯着帘子,我一喊‘跑’,咱就往地里冲找大人!”

家里的院门是用山上的荆条和酸枣枝编的,又粗又重,姐姐费了好大劲才把它抬起来、展平。“快!跑!”她一喊,我和表姐拔腿就往院外冲,塑料凉鞋踩在土路上“啪嗒啪嗒”响,身后的鸟叫声、风声都顾不上听,满脑子只有“赶紧找到大人”。

山里的地离得远,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我们仨一路跑,跑了20多分钟,连歇都没歇,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渗进衣领里又凉又黏。直到看见地里弯腰干活的大人,才敢停下来,扶着膝盖大口喘气,话都说不完整:“奶……家里……帘子……自己动……”

大人们和哥哥听了都笑,奶奶擦了擦汗说:“瞎咋呼啥!准是风刮到帘子上了,你们这仨小胆儿!还吓得往地里跑!”我们面面相觑,心里的害怕慢慢散了,反倒有点不好意思,溜溜达达往回走。

走了一半,表姐突然拍了下大腿:“坏了!院门没关!”这下我们又慌了,怕家里进了贼,拔腿就往回跑。我穿的塑料凉鞋本就有点破,跑着跑着鞋带“啪”地断了,鞋帮子耷拉下来,姐姐和表姐赶紧一左一右搀着我,我拖沓着断了带的鞋往前冲,脚底板磨得又热又疼,也顾不上喊疼。

总算奔回了家,我们先冲到院门口,三个人一起使劲把栅栏门拉上,又慌慌张张冲进正屋、厢房挨个看——鸡窝里的鸡蛋一个没少,堂屋里的板凳还摆在原来的地方,连我们没剁完的青菜,都还安安稳稳放在鸡窝旁的菜板上。直到这时候,我们才彻底松了口气,瘫坐在院中的石磨上,想起刚才跑断的鞋、吓出的汗,还有冲去地里时的慌张样,忍不住凑在一起哈哈笑,笑得肚子都有点疼,觉得刚才那阵“惊魂”,又傻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