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林眼睛一亮,立刻凑过去,踮着脚往树上看,又不敢太靠近:“在哪呢?我咋没看见?”

“在那边的枝桠间,看见没?有几片叶子挡着的地方。”老周耐心地指给她看,“轻点声,别吓着亲鸟,不然它们就不回巢了,雏鸟该饿肚子了。”

小林赶紧捂住嘴,点点头,顺着老周指的方向仔细看,终于看到了那个小小的鸟巢。她兴奋地掏出手机,想拍照,又想起老周说的话,小声问:“周叔,能拍照吗?我不开闪光灯。”

“可以,别靠太近。”老周说,“拍下来也好,你不是要做实习报告吗?这窝伯劳的成长记录,刚好能写进去。”

小林赶紧往后退了两步,调整好角度,轻轻按下快门。拍完后,她凑到老周身边,把照片给老周看:“周叔,您看,拍着了!还有亲鸟刚才飞回来的影子呢!”

老周凑过去看了看,照片里的鸟巢虽然小,但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三只雏鸟。他点点头:“拍得不错。这伯劳啊,是益鸟,专吃害虫,像蝗虫、蚂蚱、天牛,都是它们的主食。特别是育雏的时候,一对亲鸟一天能捕上百只害虫,比咱们用农药还管用。”

“真的?”小林惊讶地说,“我在课本上学过伯劳是肉食性鸟类,没想到这么能捕虫。”

“那可不。”老周又敲了敲巡山杖,“走,咱们继续巡山,顺便看看前面的杨树林有没有蝗虫的迹象。去年这时候,杨树林就闹过一次小蝗灾,今年得提前盯着点。”

小林赶紧跟上老周的脚步,手里拿着笔记本,一边走一边记:“周叔,那窝伯劳我们能经常来看吗?我想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比如什么时候睁眼,什么时候长羽毛,什么时候学飞。”

“可以是可以,但不能天天来。”老周说,“亲鸟胆子小,要是发现经常有人在附近转悠,会弃巢的。咱们隔个两三天来看看,记录一下情况就行。”

小林点点头,把老周的话记在笔记本上。阳光渐渐透过晨雾,洒在山林里,照得树叶上的露珠闪闪发亮。远处传来灰背伯劳的鸣叫声,清亮而有力,像是在宣告这片山林的主权,也像是在为新生命的成长歌唱。

老周走在前面,巡山杖敲在地上,笃笃的声音在林子里回荡。他知道,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不仅要守护这片山林,还要守护那窝伯劳雏鸟的成长。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对这片山林的承诺。

2 绒球的蜕变

三天后,老周和小林又来到了老橡树下。

这次,他们没靠得太近,而是在离橡树约莫十米远的一块大石头后面躲着,用望远镜观察。

“周叔,您看!雏鸟好像长大了点!”小林拿着望远镜,兴奋地说。

老周接过望远镜,仔细看了看。巢里的三只雏鸟确实比上次大了不少,身上的绒毛更密了,已经能看出翅膀和尾巴的雏形。它们不再像上次那样只是安静地待着,而是时不时地扭动着身体,张着黄色的小嘴,发出“啾啾”的叫声,显然是在等亲鸟喂食。

没过多久,一只灰背伯劳飞了回来,嘴里叼着一只绿色的蝗虫。它落在巢边的枝桠上,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才跳进巢里。立刻,三只雏鸟都凑了过去,伸长脖子,张着小嘴,争抢着蝗虫。伯劳把蝗虫撕成小块,一一喂给雏鸟,动作轻柔而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