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清晨,周武王率领四万五千联军抵达牧野,扎下营寨。此时,商纣王才得知周军来袭的消息,他此前正沉浸在东征胜利的喜悦中,对周人的突袭毫无防备。《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但这一数字存在夸大成分,结合商末实际人口与兵力,商军实际兵力约十七万人,且多为临时拼凑的奴隶、战俘及少量卫戍部队,战斗力低下。

周武王在战前举行誓师大会,发表《牧誓》,再次历数纣王“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的四大罪状,激励将士“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要求将士保持阵型,奋勇杀敌。誓师完毕,联军士气高涨,“皆左杖黄钺,右秉白旄”,做好了战斗准备。

商纣王则将奴隶和战俘推到前线,自己率领少量精锐部队坐镇后方。他认为奴隶数量众多,足以抵挡联军进攻,却未考虑到这些奴隶长期受商的压迫,对商王朝早已心怀怨恨,根本不愿为其卖命。这种“以奴为兵”的决策,为商军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2. 战场厮杀:前徒倒戈与商军崩溃

黎明时分,牧野之战正式爆发。太公望率领百名敢死队率先冲锋,试探商军虚实,随后周武王亲率中军跟进,诸侯联军分左右两翼展开攻势,向商军阵地发起猛烈冲击。

商军前线的奴隶部队本就无心作战,面对联军的凌厉攻势,瞬间溃乱。此时,早已被周人策反的商军内部人员高呼“周军必胜,商纣当亡”,奴隶们纷纷放下武器,“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调转矛头向商军后方的精锐部队发起进攻。商军阵脚大乱,“七十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周武王抓住战机,下令全军追击,联军如潮水般冲向商军后方。商纣王见大势已去,率少数亲信逃回朝歌(今河南淇县)。牧野战场上,“血流漂杵”,据《逸周书·克殷》记载,联军“斩馘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虽数字有夸大,但足以想见战斗的惨烈。出土的利簋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精准记录了牧野之战的时间(甲子日清晨)与结果,成为印证此战的实物铁证。

3. 朝歌陷落:纣王自焚与商亡周兴

牧野战败后,朝歌成为一座孤城。商纣王回到宫中,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于是“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结束了自己的统治。周武王率军进入朝歌,“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随后又处死了纣王的宠妃妲己,“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以此宣告商王朝的灭亡。

进入朝歌后,周武王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释放被囚禁的箕子,重修比干的坟墓,表彰商容等贤臣的故居,“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同时派自己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驻守邶、鄘、卫三地,监视武庚,史称“三监”。这些措施既安抚了商朝遗民,又巩固了周人的统治,避免了战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