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了。”夏知秋的声音平静,“民国十八年,死于伤寒。”
我怔住,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林素云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不,更准确地说,是我和夏知秋都曾倾心的女子。当年我们三人常常一起谈天说地,直到那场误会将一切打碎。
“怎么会...”
“那时她在乡下教书,疫情爆发,医疗条件太差。”夏知秋的目光望向远方,“我收到消息赶回去时,已经晚了。从那时起,我决定学医。”
我沉默良久,终于问道:“所以当年,你真的...”
“没有。”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从未给过素云那封信。”
“可是她的确收到了你的信,内容不堪,她才...”
“那不是我写的。”夏知秋直视着我的眼睛,“长安,我从未做过对不起你的事。”
十五年前的往事浮现在眼前。那时我们都在北平求学,我和林素云情投意合,而夏知秋作为我们共同的朋友,常常三人同行。直到有一天,林素云收到一封署名夏知秋的信,信中不仅表达了对她的爱慕,还用极其轻佻的言语。甚至,信中暗示夏知秋与我交好只是为了接近她。
林素云大怒,将信拿给我看。年轻气盛的我当即与夏知秋决裂,任凭他如何解释都不听。不久后,林素云因家事返乡,我们便断了联系。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若不是那封信,我或许会追她回去,她或许不会死在乡下。”夏知秋的声音有些颤抖。
“你认为是有人伪造了那封信?”
“我确定。”他点头,“只是多年来,我一直找不到证据。”
天色渐暗,院子里的光线柔和起来。我看着夏知秋,他眼中的诚恳不似作假。十五年的心结,难道真的只是一场误会?
“我...我很抱歉。”我终于说道。
他摇摇头:“不怪你,那封信伪造得确实高明,连笔迹都与我极为相似。”
“会是谁做的呢?”
“我不知道。”他叹了口气,“也许是某个暗恋素云的人,想要离间我们三人。”
我们沉默地对坐着,暮色四合。远处传来卖糕点的梆子声,悠长而寂寥。
“留下来用晚饭吧。”夏知秋忽然说道,“我下厨。”
我本想推辞,但看到他眼中隐约的期待,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厨房很小,我帮着洗菜切菜,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们合租一间小院,自己做饭的日子。夏知秋的刀工依旧熟练,不一会儿,几道小菜便已上桌。
“记得你最爱吃红烧肉。”他将一盘色红烧肉推到我面前,油亮的色泽很是诱人。
我尝了一口,味道与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这么多年,你的口味倒没变。”他笑着说。
那一顿饭,我们聊了许多。聊起北平的旧事,共同的朋友,这些年的经历。却绝口不提林素云和那封信,仿佛那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便会释放出更多痛苦。
饭后,我起身告辞。夏知秋送我到门口,夜色中,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
“明日还来换药吗?”他问道。
“来的。”我说。
走在回客栈的路上,我思绪万千。十五年来的怨恨,原来都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我想起林素云,她美丽而脆弱的容颜在记忆中已然模糊。若她不死,我和夏知秋是否还有和解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