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他抬眼,对上少女幽深的眸,只觉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当夜,马副使仓促离席,却被“江盗”劫船,随从十七人悉数溺亡,只留他一人被挂在桅杆上,口中塞着一只血淋淋的“火把银”元宝。

此案震惊朝野,雍正下旨严拿水匪,却不知,所谓“江盗”,正是公孙客生用三十万两“飞钱”雇来的闽浙亡命。

而“火把银”证据,则由褚三爷星夜兼程,递往京城——直达怡亲王政敌、果郡王案头。

【六】

外敌暂退,内鬼又起。

林府后院,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涌:

——赵姨娘旧仆钱槐之母,现掌黛玉小厨房;

——王夫人远房侄女王嬷嬷,管绸缎库房;

——贾敏陪房周瑞家的,更是“身兼数职”,每月与京城通信不下五封。

黛玉前世吃尽内宅苦,今生再不信“血浓于水”。

她让雪雁改名“观言”,领一份月钱,却暗学账房;

让紫鹃拜季沧为师,读《大明律》;

又花一千二百两,自苏州买来一对“哑奴”兄妹,教其手语与唇语,专盯后宅。

五月初五,端午龙舟。

府里女眷聚在瘦西湖看竞渡,王嬷嬷趁机潜入黛玉内室,用熏香迷倒哑奴,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只“盐铁印信”——那是黛玉伪造、准备栽赃马副使的“伪证”。

王嬷嬷大喜,刚把印信揣入怀中,忽听背后“咔嗒”一声。

柜门自开,黛玉披衣而出,手里把玩着一柄小小手铳。

“嬷嬷,找什么?”

王嬷嬷扑通跪倒,面如土色。

黛玉微笑:“想是天热,嬷嬷中暑了,出现幻觉。观言——”

观言(雪雁)闪身而入,手里提着一个黑布袋。

“把嬷嬷的‘幻觉’,装起来,送到京城王夫人处,就说是我给舅母的端午礼。”

当夜,王嬷嬷被塞嘴捆缚,沉入运河。

三日后,王夫人收到一只黑木匣,里头是一枚“盐铁印信”与一截断舌。

匣盖内侧,以血写一行小字:

“舌虽断,眼犹在。外祖母若再遣人,黛玉下次送的是人头。”

自此,荣府再不敢轻易往扬州伸手。

【七】

六月,朝堂风云突变——

怡亲王私铸案被果郡王一本参倒,宗人府连夜拿问。

然而,怡亲王反手抛出“林如海亏空、贿赂盐商”的折子,咬定林家才是祸首。

帝命内阁合议,九卿会审。

林如海卧病,黛玉代父北上。

金殿之上,她着素衣,不施粉黛,呈上三箱账册:

一箱,是怡亲王十年私铸“火把银”的铸模、运单;

一箱,是马副使生前画押的供词;

最后一箱,却是林家“亏空”的三十万两——白银一锭不少,只每锭底部,都刻着“怡亲王府”阴纹。

雍正帝面色铁青,当场拔剑,劈落龙案一角:“朕的兄弟,竟蛀国如此!”

怡亲王被削爵圈禁,果郡王趁机接管盐政,林家从“嫌犯”摇身一变成了“功臣”。

帝问林如海何所求,黛玉代答:“家父风烛,愿以赏银十万,换扬州书院一座,供寒门子弟读书;另乞陛下准臣女入国子监,读律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