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看来真正的佛法,不是靠自己琢磨就能领悟的。"王德明轻叹一声,正准备回到座位上继续研读,忽然听到院门外传来敲门声。
深更半夜,会是谁来访?王德明心中疑惑,吩咐管家王福去开门看看。不一会儿,王福匆匆跑来报告:"老爷,门外来了一位僧人,说是从西域来的,听说老爷在研习佛法,特来拜访。"
"西域僧人?"王德明心中一动,想起净慧方丈提到的那位高僧,连忙说道:"快快有请!"
不多时,一位身材消瘦、面容慈祥的老僧走进了书房。这位僧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双目中透出的智慧光芒,让王德明不由得肃然起敬。
"贫僧法号慧觉,从西域而来,听闻王居士在研习《心经》,特来讨教。"老僧双手合十,声音平和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王德明连忙还礼:"大师远道而来,实在是德明的福分。请大师上座,德明确实在研习《心经》,只是愚钝,有许多地方不得要领。"
慧觉大师在椅子上坐下,目光落在桌案上摊开的《心经》上,微微一笑:"居士可是对'观自在'三字有所疑惑?"
王德明大惊:"大师怎么知道?"
"居士案头的《心经》翻得最多的就是这一页,想必是经常在此处琢磨。"慧觉大师解释道,"而且,贫僧这一路走来,遇到的佛法修习者中,十有八九都对这三个字存在误解。"
"误解?"王德明更加疑惑了,"那么大师,这'观自在'究竟应当如何理解?"
慧觉大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道:"居士觉得,这'观自在'三字,哪一个字最为关键?"
王德明想了想:"应该是'观'字吧?毕竟观世音菩萨以'观'为名。"
"居士再想想。"慧觉大师继续引导。
"难道是'自在'?"王德明试探性地问道。
慧觉大师点点头,又摇摇头:"居士说得都有道理,但还不够准确。这三个字中,最关键的其实是中间的'自'字。"
"'自'字?"王德明愈发迷惑,"这个'自'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慧觉大师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缓缓说道:"居士,你觉得这'观自在'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
这个问题让王德明一时语塞。在他的理解中,"观自在"一直是一个整体,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慧觉大师这样问,显然另有深意。
"大师的意思是......"王德明犹豫着说道。
"'观自在'其实应该理解为'观自,在',而不是'观,自在'。"慧觉大师转过身来,看着王德明,"这一字之差,境界便全然不同了。"
王德明瞪大了眼睛:"'观自,在'?这是什么意思?"
慧觉大师回到座位上,端起王德明为他准备的茶水,轻抿一口,说道:"居士先别急,让贫僧慢慢为你解释。在此之前,贫僧想先问问居士,你认为修行的根本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王德明沉思了片刻:"修行的根本......应该是去除烦恼,获得解脱吧?"
"不错,但这只是修行的目标,不是根本。"慧觉大师说道,"修行的根本,在于认识自己的真心本性。而要认识自己的真心本性,首先要能够'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