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视线最终又落回了那张书桌。

台灯的光线下,那张泛黄的画像静静躺着。画中女子的脸,在晃动的光影中,似乎更加清晰了,那嘴角……是不是勾起了一抹极淡、极诡异的弧度?像是在嘲笑我的徒劳挣扎。

而旁边,A4纸上的血字,颜色似乎变得更加暗沉,仿佛刚刚凝固。血迹的边缘,甚至微微凸起,像是尚未干涸。

“妹妹……”

那声幽怨的轻笑仿佛又贴在了我的耳廓。

我捂住耳朵,拼命摇头。“不是我!我不认识你!你找错人了!”

恐惧到了极点,反而催生出一丝扭曲的勇气,或者说,是想要弄清楚真相的迫切。我不能死在这里,死得不明不白。

我挣扎着爬起来,双腿发软。目光落在那一摞《崇祯朝起居注》残卷上。刚才,那张画像就是从这里面掉出来的。

也许……答案还在这些故纸堆里?

我强忍着靠近书桌的恐惧,手指颤抖着重新翻开那些脆弱的纸页。这一次,我看得格外仔细,每一个字都不敢放过。纸张散发着霉味,上面的字迹大多潦草难辨,记录着崇祯皇帝最后岁月里的焦灼、绝望和宫廷琐事。

我的指尖划过一行行竖排的文字,心跳如鼓。突然,在一页记录后宫用度开支的末尾,一行小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墨色与其他文字略有不同,像是后来添上去的,笔迹也更为娟秀,却透着一股急促:

“……帝心郁结,常幸景祺阁。近侍宫女沈氏,婉娩解意,然性隐狡,窥探上意,其心叵测。周后忧之……”

景祺阁?那是故宫西北角一处相对偏僻的殿阁,平时少有人去。近侍宫女沈氏?会是……那个“沈知澜”吗?“性隐狡,其心叵测”……这评价,隐隐指向了某种不忠。

我的心跳得更快了。继续往下翻,急切地寻找任何与“沈知澜”或“景祺阁”相关的记载。然而,后面的页面多有残缺,或是记录着无关紧要的内容。就在我快要绝望时,又在一页记录宫人病殁的名单边缘,看到了一行几乎被蛀虫啃噬殆尽的小字注解:

“……景祺阁之变,宫人沈氏……殁……不详……”

景祺阁之变?宫人沈氏殁?时间呢?原因呢?全都语焉不详,像是被刻意抹去了一样。

“不详”两个字,像是一根冰冷的针,刺入我的脑海。历史的尘埃太厚,将真相掩埋得严严实实。但这点滴碎片,似乎都在印证着血字的指控——崇祯末年,景祺阁,一个名叫沈知澜的宫女,卷入了一场宫廷变故,并死于非命,死因成谜。

那么,“弑主夺宠”的主语,是谁?主,又是哪位主子?是皇帝?还是某位后妃?

就在我全神贯注于文字时,眼角余光似乎瞥见,对面墙壁上,我的那张值班照片……动了一下。

我猛地抬头!

照片上的“我”,依然挂着标准而僵硬的笑容。但不知道为什么,那笑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阴森。尤其是那双眼睛,原本黑白分明的眸子,此刻看去,竟然像是两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一股更强的冷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台灯“啪”地一声,熄灭了。

档案室瞬间陷入了彻底的黑暗。粘稠、沉重、令人窒息的黑暗。

我吓得失声惊叫,但声音仿佛被黑暗吞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