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这些官员里,也有一部分人和胡惟庸不对付。
眼下丞相之位空出。
岂不是......
一时间,许多人都开始摩拳擦掌起来,全部盯上了这个宝座。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雷霆过后,该到雨露了吧?
然而......
此朱元璋冷眼看着众人,沉声道:“从今以后,大明废除丞相一职,再无丞相之位!”
“什么?”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废除丞相?
搞什么飞机啊!
要知道,朝堂上有多少人盯着丞相的宝座,读书人苦读十载,不就是把丞相一职视为终极目标?
但是你现在说,要彻底废除丞相一职?
那他们以后还有什么盼头?
就连眼观鼻,鼻观心的刘伯温,此刻也抬头,满脸惊愕的看向朱元璋。
丞相一职,绝不能废!
这是他涌出的第一个念头。
毕竟丞相一职所传千年,必定有其的道理,若是废除,一定会出大乱子的。
他虽然远离朝堂,但也不想看到,朝堂上下变得一团糟啊。
原来......朱元璋最终的目的是这样!
他的确早就不满胡惟庸。
但是他一直没有发难,却有更深的打算。
就是彻底废除丞相制!
这一时间,连刘伯温都忍不住想开口了......
因为兹事体大,即便是他,都没法接着装聋作哑。
好在这时,有更加忍不住的人站出。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丞相一职,所传千年,还有掌丞天子、协理万机的职责,一旦废除,必定会天下动荡啊!”
“陛下,胡惟庸的确罪不可恕,但是臣觉得,另换丞相人选即可,现在竟要彻底废除丞相一职,怕是......”
朝堂上乱成一片。
许多大臣,都言真意切的劝说起来。
希望朱元璋可以收回成命。
朱元璋却轻笑道:“如此说来,你们担心的是,废除丞相以后会朝政纷乱?”
群臣听到朱元璋的口气稍稍作缓,有可以商量的余地,立刻心头一松。
连忙应是。
只有刘伯温,眉头微皱,看着面带微笑的朱元璋。
这里面好像没那么简单......
这么轻易就松口了,可不是朱元璋的性格。
很快,朱元璋继续说道:“既然这样,标儿,你就和大家说说,咱的计划吧。”
计划?
刘伯温闻言,稍稍一怔,继而开始深思。
他可是知道朱元璋的,若无后手,绝不会轻举妄动。
难道......这计划就是他的后手吗?
不过......
究竟有什么计划,可以让朱元璋这么自信,直接废除丞相一职?
“是!”
朱标行礼,接着上前几步,扫视全场后,心底发笑。
这些人,表面担心废除丞相后朝政纷乱,朝堂不稳,其实,那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心里还是希望对抗皇权的势力继续加强。
转而想到内阁制,朱标开始期待,这些大臣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变化。
于是,他缓缓打开手里的奏折,高声道。
“废除丞相一职后,朝廷会建立内阁,从百官中挑选能政者,设为内阁大臣,内阁有总览政务,给陛下提出建议,由陛下批复之责。”
“陛下若不允准,则再议再批,直到准许!”
......
其余什么设立大学士之职,还有办公殿宇等等,都是些细枝末节了......
刘伯温刚听到前面,就觉得心头巨震。
他猛地抬头。
震惊的看向正一脸轻笑,淡定从容的朱元璋。
因为他光是听完前半部分,就知道,这个制度的确是可行的!
其实,这内阁制就是收走了丞相的决策权,只掌握建议权。
这样一来,就等于消除掉了丞相最大的权力!
自此以后,内阁只管埋头干活,再没有可以和皇权对抗的资本。
这堪称一场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
最绝的是,这还杜绝了以后可能出现的权相的情况。
但是这怎么可能?
刘伯温当然也知道,皇权和相权一直在对抗相争,存在巨大的矛盾,就像定时炸弹似的,随时有爆炸的可能。
即便是他,也想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
他一直觉得,此乃无解之题!
最终,一定会有一场激烈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毫无疑问是丞相被重创,朝堂上混乱一阵子,直到下一个合适的丞相出现。
周而复始......
其实,他刘伯温不喜参政,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丞相一职属实风险太大了。
动辄赔上身家性命。
不然的话,以他的能力和资历,担任丞相之职可以说轻而易举。
但是现在,这个他心中无解的难题,竟然轻松化解了?
朱元璋是受了什么高人指点?
刘伯温惊疑的看向朱元璋。
没错,刘伯温非常断定,这一定不是朱元璋自己的主意。
他可是知道朱元璋的......
虽然打下了江山,但朱元璋其实并不擅长处理政事,尤其是繁杂的体制问题。
否则,也不会照搬元朝的朝廷架构体制。
比如左右丞相,就是承袭元朝,还有中书、六部等等。
他一定是得了高人指点!
这位高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一想到这,刘伯温都对这位高人生出了浓重的敬畏之心。
皇权和相权之争,存在了上千年,即便是汉武那种强帝,都非常不喜丞相之职,在位几十年,撤换了几十任丞相。
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任。
不难看出,他有多么厌恶丞相的存在。
但即便是他,都没有想到怎样彻底废除这一职位。
然而,时至今日,竟然有高人想出了解决之法?
可以想出此等奇制神谋的高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想到这里,刘伯温都深深地觉得自愧不如。
此等天才,非常人可比......
此人,究竟是谁?
李善长?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善长,因为整个朝堂,勉强能入他眼的谋臣,也就他一人。
但是这不可能啊!
先不说李善长究竟有没有这个头脑,即便他有,他也绝不可能献策。
因为他原本就是丞相。
这内阁奇制,相当于让整个文官群体绝户了......
口水都能淹死他。
他即便是想出此等计策,也绝不会呈上。
除了他还会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