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在一次次见面中慢慢生长。
但苏家是书香门第,讲究门当户对。苏夫人察觉女儿与学徒往来后,严厉禁止苏青黛再去药铺,并加派人看守。
然而,苏家是栖镇颇有声望的书香门第,虽不及鼎盛时期,但门风严谨,规矩极大。苏青黛的母亲,苏夫人,出身名门,更是将礼教规矩视若性命,对女儿的言行举止要求极为苛刻。她很快察觉了女儿与药铺学徒之间的往来
那日,苏青黛从“济世堂”回来,嘴角尚带着一丝未散的笑意,便被母亲叫到房中。苏夫人端坐椅上,面色沉静,不怒自威:“青黛,你近日去那‘济世堂’,是否过于频繁了
苏青黛心头一紧,垂首不语。
苏夫人语气转冷:“我苏家女儿,当知书达理,恪守闺训。药铺那种地方,龙蛇混杂,岂是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常去的?更遑论与那小学徒……青黛,你需记住自己的身份,莫要行差踏错,辱没了苏家门楣,将来许配人家,也要是清清白白的书香门第,方是正理。”字字句句,如冰锥刺入苏青黛心中。自此,苏夫人严令禁止她再踏足“济世堂”,并加派了丫鬟婆子看
两人只能靠丫鬟碧珠偷偷传信。
民国二十一年冬,大雪。沈知远托碧珠带信,约苏青黛到镇外梅林。红梅在雪中盛开。
他取出一枚银簪,簪头是梅花。"青黛,"他第一次叫她的名字,声音有些紧张,"我家里穷,前途未卜,怕门第之差耽误你。这唯有此簪,是我母亲遗物,代表我一片赤诚。我沈知远对天起誓,此生必奋力搏个前程,若得幸不死,必归来娶你,绝不辜负!”
苏青黛看着簪子,眼中含泪。母亲的话还在耳边,但此刻她鼓起勇气。她低下头,让他把簪子戴在她发间。
"我不要富贵,"她抬头,目光坚定,"只要你平安回来。我等你。若不能嫁你,我就一辈子不嫁。"
他郑重承诺:“好。待我归来,必三媒六聘,凤冠霞帔,迎你过门。”
同年冬月,两人瞒着家人,私下互许婚约。沈知远用攒了许久的工钱,买了最好的红纸,亲手写下那纸婚书。没有媒妁之言,没有家族认可,只有天地梅花为证,一对有情人将彼此的名字写在了一起,珍重地放入那只紫檀木匣。
第三章:别离
民国二十六年,抗战爆发。
沈知远深感前途无望,决定从军。他知道,唯有在战场上搏得军功,或许才有一线微弱的希望,能将来堂堂正正站在苏家高门前,求娶他心爱的姑娘
离别那天,秋雨绵绵。
码头上人很多。苏青黛穿着一件半旧的蓝布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为他送行。她强忍着泪水,将一包亲手准备的药材和干粮塞进他怀里。
“一定要活着回来。”她的声音哽咽,却努力维持着平静,“我等你。无论家里如何,我都等你。”
沈知远紧握她的手:"对不起,还没好好对你。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
他低头,在她额上轻轻一吻。那个吻很轻,却带着所有说不出的感情。
苏青黛浑身一颤,脸颊瞬间绯红,眼中强忍的泪水终于滑落。这个超越礼教的亲密举动,是她在这冰冷离别中获得的唯一温暖,也是他所能给予的最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