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阿爹苦笑:“笙丫头,那是废布,白送都没人要。”

“不是废布。”笙姐姐眼神笃定,“钱叔,家里有纸笔吗?”

阿爹赶紧从柜台底下找出半截墨和一支毛笔。

笙姐姐就着柜台,勾勾画画。

没一会儿,一张图样就出来了。

那是我从没见过的衣裳样子,配着圆润的滚边,领口斜斜的,腰线收得极妙,旁边还写着四个特别好看的字。

“真好看,笙姐姐,这念什么呀?”我看得眼花缭乱。

“雨过天青,小满,以后我教你识字吧。”她看了看我,拿起图样,语气果断,“钱叔,阿婶,尽快找绣娘把这批布做成成衣,十天我们能卖出去。”

阿娘盯着那图样,眼睛亮了一下,随即一咬牙,拔下了头上唯一的银簪,塞给阿爹:“小满她爹,当了它,去请城北的刘绣娘,告诉她,工钱现结七天必须出货。”

阿爹握着那根发簪,手有些抖:“小满她娘,这是……这是我们的定亲信物,我一定赎回来。”

接下来的七天,我们全家忙得团团转。

紧赶慢赶,第一批雨过天青的衣裳,终于挂了出来。

阳光照在裙摆上,那原本斑驳的蓝色,竟像活了一样流动起来,让人看直了眼。

我深吸一口气,扯开嗓子,把笙姐姐教的话喊起来:“雨过天青,新款到店,先到先得。”

第一个路过的姑娘,直勾勾的看着衣裳,仿佛被定在了原地。

第二个、第三个……铺子门口很快围满了人。

“这衣裳……从没见过这么灵动的蓝色。”

“怎么卖?”

“五百文一件。”我心虚地报出昨天笙姐姐设定好的价格。

四周响起一片抽气声。

“这么贵?”

谁知,一个穿着体面的丫环挤上前,眼都不眨:“给我家小姐包一件,这衣裳太好看了。”

我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包衣服,手抖得差点系不上绳。

“给我也留一件,我这就回家取钱。”

不到两天,那批废布做的第一批成衣,卖得一件不剩。

一算账,整整赚了九两银子。

阿爹捧着装钱的匣子,手抖得扣不上锁。

阿娘背过身去,眼泪滴到在柜台,肩膀一耸一耸。

笙姐姐靠在门边,看着我们,嘴角带着浅浅的笑:

“看,债能还了。”

4

十天的期限一到,

赵爷迫不及待的上门要债,可脸上没了之前的凶煞气,反倒堆着几分好奇的笑。

“老钱,行啊你,”他掂量着阿爹递过去的七两银子,眼神却往铺子货架上看,“那雨过天青,还有货不?我家闺女吵着要一件。”

阿爹这回腰板挺得笔直,话也硬气:“谢赵爷关照,得等几天,有货了头一个告诉您。”

赵爷凑近些,压低声音:“我说,要不……我出点钱,入股你这铺子?咱们合伙干?”

阿爹笑了笑,回得干脆:“谢赵爷好意,自家小铺还能忙得过来。”

赵爷碰了个软钉子,脸色变了几变,终究没说什么,揣上银子走了。

随着债务的还清,我家终于畅快地笑出了声,笙姐姐开始教我识字,阿爹阿娘脸上是许久未见的轻松。

但雨过天青的火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