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遇狐,笑动春山
康熙四十一年,清明。
江南常州府的虞山,刚过一场春雨,空气里满是湿润的泥土气息。漫山遍野的杜鹃开得正艳,粉的像少女脸颊的红晕,红的似燃烧的火焰,紫的如上好的绸缎,层层叠叠,把连绵的山体裹成了五彩的锦袍。山涧的溪水涨了,叮咚作响,顺着青石流淌,映着岸边的花影,美得像幅流动的画。
书生王子服背着半旧的书箱,踩着湿润的青石板路,往山深处走去。他今年二十二岁,是常州府有名的秀才,眉目清秀,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还打着细密的补丁,却依旧整洁。父亲在他十岁那年病逝,葬在虞山北麓的墓园,此后每年清明,他都会来扫墓,陪父亲说说话,看看这父亲生前最爱的春色。
走到半山腰,一阵风裹着花香吹来,王子服有些累,便在一棵老槐树下歇脚。老槐树的枝干粗壮,枝繁叶茂,翠绿的叶子间还挂着去年的槐荚,随风轻轻晃动。他刚坐下,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像山涧的泉水撞在青石上,又像春日的风铃被风拂过,带着毫不掩饰的欢快,顺着风飘进耳朵里。
“是谁在笑?”王子服心里一动。这笑声太特别了,没有丝毫矫饰,纯得像山间的清泉,听着就让人心情舒畅。他循着笑声,拨开身前的杜鹃花丛,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花丛很密,花瓣蹭在衣袖上,留下淡淡的粉痕。
绕过一片开得最盛的杜鹃花丛,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整的青石台,台边长满了嫩绿的苔藓,一个穿着粉裙的女子正蹲在台上,手里捏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轻轻一吹,伞状的绒毛便乘着风,慢悠悠地飘向远方。她笑得眉眼弯弯,眼尾泛起浅浅的弧度,脸颊上的两个梨涡像盛满了春光,连鬓边垂落的发丝,都随着笑声轻轻晃动。
女子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肌肤雪白得像刚剥壳的荔枝,透着淡淡的粉,仿佛一捏就能出水。头发用一根粉色的丝带松松系着,垂在肩头,发间别着一朵刚摘的红杜鹃,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水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她的裙摆是上好的软缎,粉色的料子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裙摆上绣着细小的蒲公英图案,精致得不像山里女子的装扮。
“姑娘,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王子服走上前,拱手行礼,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他怕惊扰了这春日里的美好。
女子听到声音,猛地转过头,看到王子服,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被更浓的笑意取代。她站起身,手里还捏着半朵蒲公英的花茎,指着王子服背上的书箱,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你是读书人吧?背着这么大的箱子爬山,不累吗?看你额头都出汗了。”
王子服被她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抬手擦了擦额头的薄汗,挠了挠头:“我来给父亲扫墓,路过这里歇脚。姑娘呢?这山里路险,你一个女子,怎么独自在此?”
“我叫婴宁。”女子蹦到他身边,距离近了,王子服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花香,不是杜鹃的浓烈,而是一种清浅的、像青草沾着露水的香气,“我就住在这山里,从小就待在这里,闭着眼睛都能走,不怕险的。你叫什么名字呀?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