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胡四却摇头,把一颗黑子放回柳清沅面前:“公子不必急着认输。你这局棋思路很活,只是太求稳,少了些破局的勇气。若你能放开手脚,未必会输。”

柳清沅心里一动,忽然觉得胡四的话不仅在说棋,更在说他的人生——他何尝不是因为太求稳,一次次在乡试中畏首畏尾,才屡屡失利?

两人重新对弈,柳清沅渐渐放开手脚,胡四则时不时点拨几句。窗外的雨渐渐小了,油灯的光映着两人的身影,书斋里只剩下落子的“嗒嗒”声,和偶尔的轻声交谈。柳清沅说起自己的困境,说起对功名的渴望,说起对未来的迷茫;胡四则说起自己游历江南的经历,说西湖的荷花如何娇艳,说黄山的云海如何壮阔,说苏州的评弹如何婉转。他见识广博,谈吐风趣,总能用幽默的语言化解柳清沅的烦恼,让柳清沅渐渐打开了心扉。

“雨停了。”胡四起身,看向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今日与公子相谈甚欢,不知明日此时,公子是否还在此处?在下还想与公子对弈一局。”

柳清沅笑着点头:“当然,我每日都在此抄书,随时恭候公子。”

胡四拱手告辞,转身走进晨光里,月白色的长衫在晨雾中渐渐远去,像一场清雅的梦。柳清沅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的烦忧竟消散了大半——他没想到,在这样窘迫的日子里,竟能遇到如此投缘的朋友。

2 日日相聚,情谊渐深

从那天起,胡四每天都会准时来书斋找柳清沅。

有时两人对弈一局,柳清沅在胡四的点拨下,棋艺日渐精进;有时一起谈诗论文,胡四对唐诗宋词的见解独到,能把晦涩的典故讲得通俗易懂,让柳清沅受益匪浅;有时胡四会带些好酒好菜,用食盒提着,打开一看,有苏州的松鼠鳜鱼、蟹粉小笼,有杭州的东坡肉、西湖醋鱼,还有香醇的女儿红,都是柳清沅只闻其名、从未吃过的佳肴。

“这些菜是从哪里买来的?味道竟如此鲜美。”柳清沅夹起一块松鼠鳜鱼,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忍不住问道。

胡四正给自己倒酒,闻言笑了笑:“是一位朋友送的,他在城里开了家酒楼,做得一手好江南菜。公子只管吃,不够还有。”

柳清沅也不追问,只是安心享用。他发现,胡四不仅棋艺高超、学识渊博,还格外细心。知道他抄书辛苦,会带些提神的薄荷糖;知道他夜里读书费眼,会带一盏琉璃灯,灯光柔和不刺眼;知道他衣服单薄,会悄悄在他的棉衣里缝上一层丝绵,让他过冬时暖和些。

有次柳清沅给镇上的老秀才抄《论语》,抄到一半时,不小心把墨汁洒在了书页上。那是老秀才珍藏的孤本,若是损坏了,不仅拿不到工钱,还要赔偿,柳清沅急得满头大汗,手忙脚乱地想用布擦,却越擦越脏。

“公子莫急。”胡四正好进来,看到这一幕,从袖中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手帕上绣着一朵小小的白梅,精致得很。他拿起手帕,在墨汁上轻轻一擦,神奇的是,墨汁竟像被吸走了一样,瞬间消失不见,书页上没有留下丝毫痕迹,连纸张的质感都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