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科主任张主任对她保持着一种表面的客气和实质的疏远。他称呼她“小陆”,安排工作时语气平淡,但眼神里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仿佛在评估这个“关系户”到底能安分多久。同事们则大多持观望态度,客气而疏离,只有热心肠又嘴碎的王姐会时不时跟她聊上几句。

“小陆啊,你看这张发票,住宿费超标了,得打回去让本人重新贴补说明。”王姐递过来一张单据,絮叨着,“哎,这些临床上的大夫们,总觉得自己辛苦,报销起来大手大脚的,一点也不体谅我们审核的难处。”

陆天青接过发票,目光扫过上面的数字和项目,大脑自动开始分析:出差地点、会议标准、时间逻辑……她不仅能看出超标,甚至能瞬间判断出这笔费用是否必要、是否有更优的方案。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点点头,熟练地将票据归类到“待退回”的文件夹里。

她像一台高效而沉默的机器,完美地处理着流水线般的作业。然而,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下,她的眼睛和大脑从未停止运转。她很快发现了行政科乃至整个医院管理系统令人触目惊心的低效:

· 排班混乱:护士站的排班表全靠护士长手工绘制,经常出现冲突、漏排,甚至有人连续值班超过36小时,全靠私下调换和人情维系。

· 物资申领僵化:一支笔、一包棉签都要经过繁琐的纸质申请、层层审批,经常出现临床急需的物品卡在某个环节,而仓库里同类物品却堆积如山。

· 信息孤岛:行政、临床、药房、后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不相通,同一个数据要在不同系统里重复录入,错误频发,沟通成本极高。

这些混乱的流程,在她眼中就像一段段充满BUG的劣质代码,让她这种追求极致效率的人感到浑身不适。她开始下意识地在心里构建模型,思考如何用技术手段优化这些流程。那个“打造无形手术刀”的念头,不再是空想,而是有了具体的目标。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五的下午。

科室里气氛有些浮躁,大家都在等着周末的到来。张主任突然拿着厚厚一摞纸走出来,眉头紧锁。

“下个月的全院行政总值班表排不出来了!”他把纸往桌上一扔,语气烦躁,“老李下个月退休,人手本来就不够,还有两个请产假的,这班怎么排都排不平!下周一就要交到院办,你们谁有办法?”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同事们或低头看电脑,或假装忙碌,没人接话。谁都知道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涉及到太多人的休息和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张主任的目光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这个最安静、也最“无关紧要”的新人身上。

“小陆啊,”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语气带着一种试探,“你是大学生,脑子活络,又是学管理的,你来试试看?就当是熟悉熟悉医院运作了。”

这分明是甩锅。把一个资深同事都搞不定的难题,丢给一个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新人。几个同事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王姐脸上露出同情的神色。

陆天青抬起头,平静地看向张主任。她没有从对方眼中看到任何期待,只有推卸责任后的轻松。她沉默了几秒,就在张主任以为她会找借口推脱时,她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