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警方很快赶到,拉起了警戒线。初步勘查结论简单得令人心寒:死者王建国,图书馆夜班管理员,死于突发性心肌梗塞。至于三楼哲学宗教区书架旁地面发现的那一小块不易察觉的蹭痕,以及老王鞋底沾着的、不同于一楼灰尘的细微颗粒,都被归结为老王夜间巡查时可能不慎滑了一下,受惊诱发疾病,属于意外死亡。

图书馆照常开放,只是气氛压抑了许多。读者们窃窃私语,工作人员面露悲戚,但生活总要继续,死亡的阴影似乎很快就会被日常的尘埃覆盖。

只有一个人不接受这个结论——头发花白、脊背微驼的孙馆长。他站在三楼事发现场,看着那块被标出的蹭痕,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太了解老王了,那个跟书本打了一辈子交道、谨慎得甚至有些胆小的老伙计,怎么可能在平整的地面上失足?而且,老王心脏是有点小毛病,但绝不到猝死的地步。

“孙馆,节哀,警方都说了是意外……”副馆长在一旁劝慰。

孙馆长摆了摆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执拗:“不对劲,老伙计昨晚还跟我说,觉得这楼里……最近有点不干净。”他压低了声音,像是怕被什么听见。

副馆长只当他悲伤过度,说了几句宽心话便去忙了。孙馆长独自在原地站了很久,目光扫过那一排排沉默的书架,仿佛想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读出隐藏的真相。他记得图书馆建成之初的一些怪事,也隐约听说过关于某批特殊藏品的模糊传言,但年代久远,早已不可考证。如今老王的死,像一根针,刺破了他记忆里尘封的角落。

3 死亡借阅录

老王的死留下的空缺需要人填补。几天后,一个名叫林晓的年轻人来报到了。林晓刚大学毕业,学的是图书情报学,眉眼干净,带着点初入社会的青涩和勤快。他被安排暂时接手老王的部分工作,包括整理其遗留在值班室的个人物品。

值班室狭小逼仄,还残留着老王生活的气息。林晓默默地收拾着旧报纸、半包香烟、那个搪瓷杯……当他拉开床头柜最底下的抽屉时,手指触到了一个硬硬的、牛皮纸包裹的方方正正的东西。

他拿出来,拆开牛皮纸,里面是一本黑色硬壳的笔记簿,封面没有任何字样,边缘磨损得厉害,显然有些年头了。他好奇地翻开,里面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是那种老式的钢笔字,墨色深浓,笔画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僵硬感,像是用尽力气刻上去的。

这似乎是一本借阅记录,但格式与图书馆现行的系统完全不同。上面没有条形码,没有索书号,只有书名、借阅人姓名、借阅日期,以及……一个用红笔标注的、触目惊心的“销”字。

林晓随意翻看着,起初并未在意,以为是过去的旧账本。但看着看着,他的后背开始发凉。

记录并不多,只有十几条。但诡异的是,每一个借阅人的名字后面,那个猩红的“销”字旁边,都标注了一个小小的日期。林晓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查询了其中几个名字和对应的日期……

他的手指开始颤抖,冷汗瞬间浸湿了额发。

张某某,借阅《梦的解析》(某个早已绝版的译本),借期:1998.10.23。销:1998.10.29。——本地旧闻报道,1998年10月30日,市民张某某于家中意外坠楼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