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那个平凡的周四,当一束阳光透过窗户恰好落在黄云岫身上时,杨安然第一次真正“看见”了他。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九月午后,教室里的空气混合着粉笔灰和少年们温热的气息。物理老师李老头正用他那带着方言味的普通话,讲解着晦涩难懂的光的折射与反射原理。教室的窗帘只拉开了一半,尘埃在光柱中无声飞舞。
杨安然坐在靠过道的第五排,有些心不在焉地用笔尖戳着物理课本上的凸透镜图示。就在她抬眼的瞬间,一束午后三点左右的阳光,以一种奇妙的角度穿透玻璃窗,不偏不倚地笼罩在靠窗第三排那个清瘦的男生身上。
光线仿佛有了形状和质感,温柔地为他勾勒出一圈朦胧而耀眼的金边。他正微微侧头听着讲解,浓密的睫毛在逆光下根根分明,像栖息着的金色蝶须。他习惯性地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着笔,轻轻点着摊开的笔记本,那手指修长、骨节分明,在阳光下显得异常干净有力。或许是被一道难题困住,他轻轻蹙起眉头,薄唇微抿,整个人沉浸在一片安静而专注的气场里。
就在那一瞬间,杨安然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漏跳了一拍,随即又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一种莫名的、前所未有的情绪,悄然攫住了她。她慌忙低下头,脸颊有些发烫,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被人发现。然而,那个沐浴在光晕中的侧影,却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视网膜上,挥之不去。
此后,她开始不自觉地,像一株渴望阳光的植物,在所有人海中,精准地寻找他的身影。
黄云岫是年级里出了名的数学天才,但性格却与“天才”常有的张扬截然不同。他安静、内敛,甚至有些疏离。上课时,他总是坐得笔直,眼神紧随老师,偶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遇到难题时,他会无意识地转动那支黑色的中性笔,笔杆在他指尖灵活地翻飞,划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而当灵光乍现,难题迎刃而解的那一刻,他的眼睛会骤然亮起,像夜空中倏忽划过的流星,虽然短暂,却足够璀璨,随即又迅速恢复成一潭深水般的平静。
杨安然的位置,恰好在他斜后方两排。这个角度堪称“绝佳”,既不会因为直视而显得突兀,又能将他的大部分小动作收入眼底。她开始留意到一些细节:他喜欢用蓝黑墨水的笔;他的数学书总是包着素色的书皮,边角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他很少参与课间的喧闹,要么继续钻研题目,要么静静地望着窗外那棵老樟树发呆。
这种隐秘的观察,成了杨安然高中生活里一项甜蜜而苦涩的仪式。
“安然,发什么呆呢?叫你好几声了!”放学铃声刚响,闺蜜林晓薇一边麻利地收拾书包,一边用胳膊肘撞了撞还在望着某个方向出神的杨安然。
杨安然猛地回过神,慌忙收回追随黄云岫背着书包走出教室背影的目光,低下头,假装认真地整理其实早已收拾好的书本,声音细若蚊蚋:“没……没什么,就是在想刚才物理课那道题,还有点没弄明白。”
林晓薇是个心思玲珑的姑娘,顺着杨安然刚才视线的大致方向瞥了一眼,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她凑近杨安然,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戏谑和提醒:“得了吧你,我观察好几天了。你刚才眼神都快黏在人家黄云岫身上了。魂儿都被勾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