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但这是伦理的深渊!是禁忌!

项目后期,开始有一些背景深不可测的、非官方的‘客户’介入,要求变得越来越……离谱。我害怕了,就找了个借口,带着一部分不关键的数据跑了。

李志明……我好像隐约听过这个名字,他似乎是项目早期的主要投资人之一,后来好像对某些资金的异常流向产生了怀疑,在暗中调查。”

“刘教授是怎么死的?真的是心脏病?”

“官方说法是。但……他身体一向很好,每年体检都没问题。”

赵明眼神闪烁,压低声音到几乎听不见,“他去世前大概一周,给我打过一次加密电话,声音很急,说‘钥匙’已经留下,交给能看懂的人。

还说……‘奠基人’已经醒了。说完就挂了,我再打过去就联系不上了。没头没尾的,但我感觉他当时很害怕。”

“钥匙?奠基人?”陈续追问。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赵明几乎要崩溃了,“他就说了这些!陈法医,求你,别再找我了!他们肯定已经发现我接触过你了!”

说完,他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窜起来,拉低帽檐,飞快地消失在网吧昏暗的走廊里。

当晚,陈续在回家途中,清晰地感觉到有人跟踪。他凭借对城市小巷的熟悉,故意绕了几个圈子,才勉强甩掉了尾巴。

一种强烈的不安感笼罩着他。第二天一早,他试图联系赵明,发现那个唯一的加密号码已经彻底注销。

陈续立刻找到林裴,将包括匿名警告、技术分析、地下记忆黑市、赵明的证词以及被跟踪在内的所有发现和盘托出。

林裴听完,沉默了足足有五分钟,办公室里的烟雾浓得快要触发火警报警器。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眉头紧锁。

“老林,这事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普通刑事命案了。”陈续打破沉默。

“我知道。”

林裴重重地将烟头按灭在堆满烟头的烟灰缸里,眼神锐利得像鹰,“上面有人不止一次暗示我尽快结案,压力非常大。

但现在看来,这案子是个马蜂窝,捅破了,不知道会飞出什么来。你和我,可能都已经在漩涡里了。”

“你打算怎么办?”

“明面上,调查继续,但方向和节奏按部就班,就按‘普通’抢劫杀人案的路子走,麻痹对方。”

林裴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决断,“暗地里,你和张薇,组成一个暗线,继续挖。但要绝对小心,单线联系,所有行动提前知会我。我需要知道,我们的对手到底是谁,想干什么。”

第三幕:伪装的真相

暗中的调查在巨大的压力下艰难推进。

陈续的医学洞察力和现场经验,与张薇的技术手段和无与伦比的网络追踪能力形成了完美互补。

他们像在黑暗中摸索的探路者,一点点地拼凑着线索。张薇成功破解了从赵明那里得到的那个加密密钥,里面是刘逸峰教授的一些断断续续的私人研究日志和碎片化数据。

日志里提到了“记忆锚点”技术,可以在个体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植入一个微小的、休眠状态的记忆指令或认知倾向,

在特定外部信号或情境触发下被激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判断、选择甚至行为模式。日志还多次隐晦地提到了一位代号“奠基人”的关键人物,似乎是整个“记忆溯源”理论体系的奠基者,但身份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