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谢谢你。”我说,“这些课对我意义重大。”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送你的礼物,算是感谢你这学期的陪伴。”
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精致的书签,上面刻着一行小字:“知识无界,梦想无限。”
“下学期,我打算开一个免费的文学分享班,在社区图书馆。”她轻声说,“我需要一个助手,你愿意来帮忙吗?”
窗外,雪花开始飘落,教室内温暖如春。我望着她明亮的眼睛,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也许我十年来的等待,不是为了进入这所大学,而是为了遇见一个理解并支持我梦想的人。
“我当然愿意。”我回答,声音有些哽咽。
她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颗薄荷糖,递给我:“这是约定。”
我剥开糖纸,将清甜的糖果放入口中。十年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校园,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被接纳的一部分。
社区图书馆的文学分享班,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悄然开始。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在排列整齐的书架上,也洒在林殊柔顺的发梢上。
她站在一小圈听众面前,声音依旧温和,却多了几分笃定。而我,则坐在她侧后方,负责分发资料、调试设备,偶尔在她目光投来时,给她一个鼓励的微笑。
我们的合作有种天然的默契。她讲解到精彩处,我会适时地补充一个恰当的典故;有听众提问,若她稍作停顿,我便能领会她希望从哪个角度展开讨论。
这种无需言语的配合,让小小的分享班充满了温暖而专注的气息。课后,我们一起整理桌椅,核对名单,讨论下一次的主题。日子,就在这平淡而充实的节奏里,缓缓流淌。
一个冬日的傍晚,我们整理完最后一份材料,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图书馆里只剩下我们两人,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喝点热水再走吧,忙了这么久。”我拿出一直保温着的杯子,倒出一杯热茶,递给她。水温刚好,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镜片后的眼睛,却让那份笑意更加清晰。
她接过,双手捧着杯子,轻轻吹了吹气,呷了一口。“谢谢你,陈途。每次都准备得这么周到。”
“没什么,顺手的事。”我低下头,掩饰着内心的波澜。我想每天都“暖一杯茶”给她,驱散她一天的疲惫,也想就这样,陪她度过每一个平凡的黄昏。
我们并肩走在落满梧桐叶的小路上,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清冷,但她手中那杯茶散发的余温,似乎也暖了我的掌心。话题从课堂延伸开去,聊到最近读的书,聊到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也聊到对未来的些许迷茫。
“有时候觉得,能这样一直聊下去,也挺好的。”她忽然停下脚步,抬头望着我说。路灯的光晕在她眼中闪烁,像落入了星辰。
我的心猛地一跳,那句藏在心底许久的话,几乎要脱口而出。但最终,我只是轻声说:“嗯,我也觉得很好。”
我知道,有些情愫,如同杯中的茶,需要合适的水温,需要时间的浸泡,才能散发出最醇厚的香气。我不急,我愿意等,用无数个这样的黄昏和一杯杯暖茶,慢慢告诉她我的心意。
新年过后,春天悄然探出了头。我们的分享班有了固定的学员,规模也稍稍扩大了些。一个周末,我们为准备一个关于“爱与诗歌”的特别主题,在她宿舍工作到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