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知道,这巨大的挑战更是我的机遇,获得袁护青眼的机会,迈出建功立业第一步的机会。
于是我披上铠甲,提起佩剑,跟在袁护左右,上了阵。
袁护不愧年纪轻轻就封了将军镇守一方,果真勇猛无匹,所向披靡。虽然敌军夜半侵袭,袁护率军正面抵抗,也不落下乘。只是显然对方做了充足的准备,注定了这是一场需要鏖战的硬仗。
战场无情,再英勇的战士也只是一个凡人,也有疲惫的时候,也有无法顾及到的危险。袁护带领将士厮杀几个时辰仍在奋战,这时,敌军一支乱箭直直飞向袁护后背。他躲闪不得,此箭必中。
而我恰好身处他背后。只要抬起佩剑,很大可能能挡下这一飞箭。
但我只是一个闪身,用自己的左臂结实地接下了飞箭。钢铁贯穿铠甲,撕裂皮肉,重伤骨头,鲜血汩汩冒出时疼痛感随之剧增。所谓刻骨,竟然这么痛。
我主动、刻意地替袁护负了伤,是我对功名急切的渴求。因为我知道,这支箭即使射中袁护也不会危及性命。倒不如我做一场戏,当做我在军营的敲门砖。
很快,我因失血过多而陷入昏迷。再醒来时,这场难打的仗也结束了,虽然胜了但伤亡也不在少数,全军休整。
在我静养的时间里,袁护进京述职陈情。据说皇帝大喜,因袁护守城有功,大挫敌军,要赏其黄金百两。但袁护只提了一个请求,要广招将士、扩编军队、培养帅才,以护佑朝廷。
袁护回军中后,依皇帝允准按照惯例规制进行军功赏赐,并且增加了各级将领名额。我因护卫有功,且首次上阵便诛杀敌军半百之数,也得到了封赏。
他们都称赞袁将军忠君爱国,无私无畏,全然不在乎一己私利。而我却拜见袁护,以伤臂立誓:「属下愿为将军左膀右臂,壮大袁家军力量,助将军平步青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将那些小人都踩在脚下。如今碎骨,将来粉身,都在所不辞。」
我知道,他对皇帝的请求,出自他的私心。
临行前,林松塞给我一封书信,叮嘱我阅后即焚。里面详细记载了袁护的少时秘辛,他的母亲是罪臣之女,被卖入烟花之地,袁父流连于此才有了袁护。因袁家人丁寥落,才将袁护接进家门,随意养在了一个小妾的名下,作为袁家庶子。同时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将袁护亲生母亲灭口,据说死状惨烈,面目全非,就是以防死后有人辨认出来。
而袁护,就是在这样自私残忍的父亲教养下,全家人的不待见和轻视长大的。
他的隐忍、疼痛,对母亲的思念,对小人的痛恨,与我别无二致。我断定,他和我一样,复仇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他不可能没有私心。
果不其然,从此之后,袁护视我为心腹,带兵训练、开疆拓土、探访巡察,事事件件,无不让我亲身参与。
很快,一年后,我便是北塞小有名气的少年将领。我知道,再勤奋努力一点,离目标就更近,实现理想也就不远了。
6.
然而世事哪能如此轻易遂人愿。
眼见着袁护在北塞日益稳固,邻国也不敢来犯。朝廷却有人挑拨离间,声称袁护与敌国互通有无,订下盟约,才有了当下暂时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