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通讯请求接了进来。
是市报社的调查记者,沈雨,苏小鱼的大学好友。
在一个由沈雨提供的、信号经过扰动的安全屋里,她拿出了苏小鱼失踪前寄给她的信。
信纸带着淡淡的霉味。
"雨,我感觉自己像生活在鱼缸里,而有人在缸外看着我们……"
"记忆是可以被书写的,就像修改文档……"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去找'鲸鱼的歌声',它在'噪音'最纯粹的地方……"
随信附着一张手绘的、极其复杂的几何图案。
周哲一眼认出,那和他偶然瞥见的同事屏保上的分形图,高度相似!
沈雨的加入,带来了新的线索和视角。一个伤痕累累的刑警,一个执着追查的记者,还有一个存在于数据回响中的画家意识。
一个极不寻常的联盟,在系统的阴影下悄然结成。
他们的目标,指向了那座隐藏在深山之中的、"观测者"顾云山的静修中心。
7 杂讯
顾云山的私人领地,代号"伊甸"。
根据沈雨搜集到的零星建筑图纸和阿K利用系统漏洞还原的部分结构图,"伊甸"的物理安保无懈可击。
唯一的弱点,或许在于其依赖的网络系统,以及林深在剧院里提到的,那个连AI也无法完全控制的——"起源之室"。
周哲的目标,是潜入"伊甸",找到"起源之室",接触"源代码"。
行动前夜,周哲在临时安全屋里反复擦拭着那把配枪。金属的冰冷触感让他略微安心。
沈雨在一旁沉默地检查着通讯设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暴风雨前的压抑。
"如果……我们看到的'缸外',是更深的'缸'呢?"沈雨忽然低声问,声音有些干涩。
周哲动作顿了一下,没有抬头:"那就在那个缸壁上,再凿一道缝。"
他躺进林深秘密提供的、经过改装的生命体征维持舱。
沈雨负责外围警戒,阿K在远端提供数据支援。
林深,则会在系统内部,为他们打开一扇短暂的"后门"。
"记住,周哲,"林深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
"'伊甸'内部没有物理法则,只有数据逻辑和底层协议。你的意识就是你的身体,陈启明留下的'烙印'是你的地图,苏小鱼的'回响'是你的罗盘。但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的边界。迷失其中,你就会被同化成无意义的杂讯。"
连接启动。
意识被撕扯、拉长,然后投入一片光的旋涡。
周哲的"感知"进入了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维度。
这里没有形状,没有颜色,只有奔流不息的数据洪流。
有的温顺如溪,有的狂暴如瀑。破碎的图像、断续的声音、无意义的情感碎片……如同宇宙尘埃般充斥其间。
这里是系统的"垃圾回收区",信息的坟场,记忆的废墟。
他依照苏小鱼"回响"的指引,像一尾逆流而上的鱼,在混乱中艰难前行。
陈启明的"烙印"帮助他解析路径,避开那些巨大的、吞噬一切的数据旋涡和漫无目的游荡的低级清理程序。
他"看"到了无数被系统抛弃的人类记忆碎片:
一个孩子得到生日礼物的狂喜,一段未能说出口的告白带来的钝痛,一场重复了千万次的失败……它们像幽灵一样在这里哀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