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心烦意乱,眼角的余光瞥见墙角一个不起眼的配电箱。那箱子似乎被人动过,盖子虚掩着。我走过去,好奇地打开。
里面没有电线,只有一个被油布包得很好的笔记本。
我展开油布,笔记本的封面上,写着两个字——“星尘”。
翻开第一页,是一行清秀的字迹,是陈驰的笔迹:
“星尘计划V1.0,启动。为榕城三百一十二位‘迷航者’,点亮回家的路。”
迷航者?什么意思?我皱起眉,继续往后翻。后面全是复杂的技术构想和算法推演,我看得一知半解。但在笔记本的最后,我看到了一串名单。
名单上罗列着几十个名字,后面标注着“一级视力障碍”、“二级视力障碍”、“先天性失明”等字样。
名单的末尾,有一个名字被圈了起来:马卓。后面跟着一个电话号码。
这是什么?他的诈骗对象名单吗?
我冷笑一声,拿出手机,毫不犹豫地拨通了那个号码。我倒要看看,这个叫马卓的,是不是又一个被陈驰的花言巧语骗得血本无归的受害者。
3 “骗子”的遗产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一个年轻而警惕的声音传来:“喂,你谁啊?”
“我找马卓。”我开门见山,“我叫林婉,在陈驰以前的工作室,看到了你的联系方式。”
电话那头沉默了。良久,他才冷冷地问:“你找我干什么?想追债?我可一分钱都没有。我跟他一样,都是个失败者。”
他的语气充满了自嘲和怨气,这让我更加确定,他就是另一个受害者。
“我不想追债。”我放缓了语气,“我只想知道,‘星尘计划’到底是什么。笔记本上说,要为‘迷航者’点亮回家的路,这是什么意思?”
又是一阵沉默。这一次,似乎比刚才更久。
“……你在哪儿?”他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气地颤抖。
我告诉了他地址。
“你等我,我马上到。”他说完,就匆匆挂了电话。
等待的二十分钟里,我把那个小院和屋子又看了一遍。这一次,我的心态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那些我之前嗤之以鼻的废铜烂铁,此刻在我眼里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的意义。那些墙上鬼画符般的图纸,似乎也构成了一幅我看不懂的蓝图。
很快,巷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不修边幅的年轻人出现在门口。他就是马卓。
他警惕地看着我,又扫了一眼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眼圈微微泛红。
“你是林婉?”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我手里的笔记本上,“这是……驰哥的东西?”
“驰哥?”我捕捉到这个称呼,心里觉得有些刺耳,“你叫他‘哥’?他不是骗了你吗?”
马卓的脸瞬间涨红了,他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激动地反驳:“谁说他骗我了!驰哥不是骗子!”
“他不是骗子?”我冷笑起来,压抑了三年的怒火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他拿着投资人的钱,做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商业化的项目,最后血本无归,连人都消失了,这不是骗子是什么?”
“商业化?商业化!”马卓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你这种满脑子都是钱的投资人,根本不会懂!你以为我们做‘星尘’是为了什么?为了上市敲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