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时,旁边的大人看见了就笑:“小毅,你又让着小满,光吃酸果子,亏不亏啊?”

李毅嚼着酸倒牙的山楂,嘴里含糊不清:“我愿意,你管着吗?”

张小满就在一旁,舔着糖,偷偷地笑。

这个画面,像刻在他脑子里了一样。冬天,寒风,亮晶晶的糖葫芦,他吃酸山楂,她吃甜糖壳。那么简单,却又那么……扎实。好像日子就该是这么过的。

后来,他们长大了点儿,上了中学。李毅成了半大小子,开始知道害羞了,不好意思再跟她分一串糖葫芦。张小满也抽条了,不再是那个瘦小的豆芽菜,出落成清秀的姑娘,话却变少了。

他们还是一起上学放学,但不再并排走,总是一前一后。话也少了,经常是沉默着走一路。只有到了冬天,看见卖糖葫芦的,李毅还是会停下来,买两串。一串正常的,一串,他会习惯性地把山楂咬掉,把糖壳递给她。

张小满接过的时候,脸会微微发红,眼神躲闪着,小声说:“谢谢哥。”

那时候,李毅心里会有点异样的感觉,像是有根羽毛轻轻划了一下,痒痒的。但他不懂那是什么。少年人的心思,就像东北冬天的窗户,蒙着一层厚厚的霜,看不清里面,也看不清外面。

再后来,变故就来了。李毅高二那年,张小满她爸在厂里出了事故,没救过来。那个家,一下子就塌了天。张小满她妈本来身体就不好,受了这打击,更是垮了。家里顶梁柱没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张小满像变了个人,更沉默了,眼神里总是带着一股不符合年龄的忧愁。李毅想安慰她,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他只能在她家帮忙干点力气活,比如换煤气罐,买冬储大白菜什么的。他爸妈也时常端些饺子、炖菜过去。

那时,李毅能做的,就是每天放学,依旧在她家楼下等她。依旧会偶尔买糖葫芦,依旧把糖壳留给她。只是,张小满接过糖壳时,很少再笑了。她会低着头,慢慢地吃,吃着吃着,有时候眼泪就掉下来,砸在雪地上,留下一个小坑。

李毅就站在旁边,手足无措,心里堵得慌。他想说点什么,最后也只是憋出一句:“小满,别哭了,还有我呢。”

这话苍白无力,连他自己都觉得没啥用。但张小满会抬起头,用哭红的眼睛看看他,然后轻轻点点头。

高中毕业,李毅成绩一般,上了本地的一个专科学校。张小满学习好,考上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通知书来的那天,整个筒子楼都轰动了。张小满她妈哭了,是高兴,也是发愁。学费、生活费,对那个家庭来说,是笔巨款。

李毅他们家凑了点钱,加上厂里给的抚恤金和学校的一些补助,总算把张小满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送行那天,站台上人很多。张小满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一件半新的羽绒服,瘦瘦小小的,站在人群里。她妈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地嘱咐着。李毅站在稍远的地方,手里攥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刚买的糖葫芦。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好意思拿出来。

火车要开了,张小满上了车,从窗口探出头。她看着李毅,眼睛还是红红的。火车汽笛长鸣,缓缓启动。就在车子要开动的那一刻,李毅像是突然醒了过来,猛地冲过去,把那个装着糖葫芦的塑料袋,塞进了张小满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