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跟那小学老师后来就没再联系。

张小满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南方那座大城市。她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收入挺高。她给她妈寄钱,翻修了老房子,装了空调暖气。楼里的老邻居都说,老张家的闺女有出息,给她妈长脸了。

她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开始是暑假回来,后来工作忙了,就只剩过年回来几天。每次回来,李毅都能感觉到她的变化。穿着打扮越来越有都市味儿,说话的口音里也夹带了一点南方软糯的尾音。她说的那些工作上的事,什么项目、方案、PPT,李毅听得云里雾里。

他们之间,好像隔了一层什么东西。不是生分,而是生活环境、见识眼界带来的那种无形距离。虽然张小满对他还是很好,一口一个“毅哥”地叫着,给他带南方的特产,跟他讲外面的新鲜事。但李毅就是觉得,他们不再是以前那种,可以分一串糖葫芦的关系了。

有一次过年,张小满回来,几个小时候的玩伴凑在一起吃饭。吃完饭,大家吵着要去怀旧,找卖糖葫芦的。还真在老街口找到一个。大家都买了,李毅也习惯性地买了两串。他下意识地把其中一串的山楂咬掉,然后把糖壳递向张小满。

张小满愣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发小笑起来:“哎哟,毅哥,还记着小满只吃糖壳呢?多少年的老黄历了!”

张小满也笑了,有点不好意思地接过那光秃秃的糖棍,说:“谢谢哥,不过我现在也吃山楂了,南方没这么地道的糖葫芦,啥都得适应。”

她说着,轻轻咬了一口旁边另一串完整的糖葫芦,连山楂一起吃了下去。

李毅举着自己手里那串被咬得七零八落的糖葫芦,突然觉得自己的动作有点傻,有点不合时宜。他默默地把那串残缺的糖葫芦吃了,山楂很酸,糖壳很甜,但混合在一起,味道怪怪的。

那晚之后,李毅心里更清楚了。张小满已经走出了这个东北小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而他还被困在这里,守着老房子,守着半死不活的工作,守着那些旧日的习惯和回忆。

他给张小满发短信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编辑好了,又删掉。他不知道该说什么。问她工作顺利吗?她说的他也不懂。问她什么时候回来?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她现在已经很会照顾自己了。

后来,张小满她妈身体越来越差,张小满把她接到南方去治病、养老了。连对门那套老房子,也租了出去。这下,张小满连过年都很少回来了。

李毅的生活,彻底恢复了寂静。每天上班,下班,回家,对着电视机发呆。他爸妈催他结婚催得更急了,他甚至开始动摇,想着要不就找个差不多的姑娘算了,搭伙过日子嘛,不就是那么回事。

可是,每次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他总觉得不甘心。心里那个角落,还为那个只吃糖壳的小姑娘留着,尽管她知道,那个小姑娘,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3 滚烫的烧烤和冰凉的信

时间不抗混,一晃,李毅都三十了。在东北这小城,三十岁还没结婚的男的,就算是大龄青年了。爸妈的头发急白了一半,亲戚朋友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同情和探究。

厂子效益越来越差,最后彻底黄了。李毅拿了笔买断工龄的钱,成了无业游民。他也不想再找固定工作,用那点钱,加上平时攒的,在自家楼下一楼租了个小门脸,开了个烧烤店。名字起得也随意,叫“小毅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