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苏东坡一听,立马接话茬,还带着点调侃:“照您这么说,那‘滑’字左边是水右边是骨,岂不是‘水的骨头’啦?”您说这话说的,跟故意抬杠似的,王安石心里估计已经有点不得劲儿了,但没好发作。

结果没过多久,苏东坡又来“作死”了。有天王安石又聊起造字,说“鲵”字是鱼加儿,指的就是鱼子;四匹马叫“驷”,天上的虫是“蚕”,古人造字都有讲究,不是瞎画的。

苏东坡听完,又拱手装模作样地说:“那‘鸠’字是九加鸟,这里头肯定也有说法吧?”王安石还真以为他要正经讨论,赶紧说:“哦?子瞻有啥高见,快说说!”

结果苏东坡咧嘴一笑,一本正经地胡扯:“《毛诗》里说‘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就是说斑鸠在桑树上,有七个孩子。加上鸟爸爸和鸟妈妈,这不正好九个鸟嘛,所以才叫‘鸠’啊!”

这话一出口,王安石脸都绿了——合着你在这儿逗我玩呢?心里那火“噌”就上来了,暗下决心:这小子太轻薄,必须给他点教训!没过多久,就把苏东坡贬到湖州当刺史去了。您瞧瞧,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嘴欠早晚得翻车!

苏东坡在湖州干了三年,任期满了回京城,暂时住在大相国寺。他心里也门儿清,知道当初是自己嘴欠得罪了王安石,这回来京城,高低得先去拜会一下这位老领导,不然以后日子不好过。老话说得好:“没去见皇帝,先去见宰相”,懂事儿的都得这么干!

于是他让手下准备好拜见的手本,骑着马就往王安石府上去了。离丞相府还有一箭地(大概一百多米),苏东坡赶紧下马步行——这叫懂规矩,不能在领导家门口摆架子。

到了府门口,看见一群官吏站那儿,苏东坡就拱手问:“各位老哥,老太师在堂上吗?”守门的官儿赶紧回话:“老爷正在午睡,还没醒呢,您先到门房里坐会儿等一等?”手下赶紧搬了把椅子,苏东坡坐下,还把房门半掩着,怕打扰人。

没等一会儿,就见相府里出来个年轻人,也就二十来岁,戴个大帽子,穿件青绢长袍,晃悠着就下台阶了。旁边的官吏都赶紧鞠躬让道,这小伙子就大摇大摆地从东往西走了。

苏东坡赶紧让手下去打听:“这是谁啊,这么大排面?”手下打听回来报告:“是丞相府里管书房的,姓徐。”苏东坡一想,王安石书房里不是有个得宠的小吏叫徐伦吗?三年前还没成年呢,现在长大了,模样看着还没变。

他赶紧让手下:“既然是徐掌家,你快追上去,把他叫回来,就说我找他有事。”手下撒腿就跑,追上徐伦,不敢从后面喊,绕到旁边,低着头说:“小的是湖州苏爷的手下,我家苏爷在门房等您,想跟您说句话。”

徐伦问:“是那个长胡子的苏爷不?”手下赶紧点头:“对,就是他!”您还别说,苏东坡这人虽然爱抖机灵,但平时待人挺和气,以前跟徐伦关系不错,还经常写扇子送给他。徐伦一听是苏学士,立马笑了,转身就往回走。

手下先跑回门房报信,没一会儿徐伦就来了,一见面就想下跪行礼。苏东坡赶紧伸手拦住:“徐掌家,别来这套,不用行礼。”您可能纳闷了,徐伦在相府地位不低,外面的官员见了他都得送礼递帖子,咋见了苏东坡就下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