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保存下来的,哪里是一张张图片啊。
分明是每一次手机提示音响起,她看到是我名字时那一刻的欣喜;是我每一次生活里的小大小事,她想要参与却不知如何下手的牵挂;是她想我时,可以随时点开反复观看的,一份不会消失的凭证。
我吸了吸鼻子,把手机递还给她,声音都有点哑:“没删,放心吧妈。”然后我凑过去,搂住她的胳膊,脑袋靠在她肩膀上。“妈,”我说,“以后我多发点。”她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发那么多干嘛,净占我地方。”我也笑,没再说话。
但我心里知道,我以后会经常“骚扰”她。吃到了好吃的,拍给她看;路上遇见一只胖猫,拍给她看;甚至只是天上有一朵奇怪的云,也拍给她看。
我要让她的手机相册,被我们的“截图”塞得满满的。我要让她这份笨拙而隆重的爱,有一个安放之处,并且,永不丢失。
自打那天以后,我真就跟打卡似的,一天不落地给我妈发点啥。
早晨挤地铁,人贴得像相片,我举着手机拍了个黑压压的人头,发给她:“妈你看,你闺女快被挤成纸片了。”过了半天,她回过来一张截图,把我那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和话都截了下来,下面跟着条语音,点开是她压低了的声音:“哎哟,受罪哟。晚上回来多吃点,补补。”
中午吃外卖,麻辣烫红油油一碗,我也拍给她。她截图,回来一条:“青菜少,红油多,下次跟他们说,多要青菜,少辣,对胃好。”后面紧跟一个她从别的老姐妹那儿偷来的,表情狰狞地写着“听话!”的中老年专用表情包。
晚上加班,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我对着窗外的霓虹拍一张,配文:“又是为资本家卖命的一天。”她很快截图,然后发来一个“奋斗!”的鲜花表情,紧接着又是一条语音,背景音里是电视剧的声响:“累了就歇歇,眼睛疼不疼?起来活动活动。”
她几乎每条都回,回必先截图,像完成一种神圣的仪式。她的回复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吃好点,早点睡,别太累。笨拙,唠叨,甚至有点跟不上我的节奏。但我看着那个熟悉的截图提示,心里就特踏实。
我知道,她在那头,正戴着她的老花镜,一遍遍地点开,存下,再认真地、一字一字地敲下她的牵挂。
3 美食背后的愧疚
直到有一次,我出差去南方一个以美食著称的城市。白天忙得脚不沾地,晚上被当地同事拉去夜市扫街。各种小吃琳琅满目,香气扑鼻。我兴奋极了,抄起手机就是一通狂拍,烤生蚝的滋滋作响、糖油粑粑的金黄透亮、冰粉上堆满的山楂碎和花生末……我一股脑地全发给了我媽,没多想,只顾着分享我的快乐。
消息发出去,石沉大海。
平时她回复就算慢,也不会超过一小时。那天晚上,直到我抱着一肚子美食回到酒店,洗完了澡,躺在床上,手机安安静静,一个红点都没有。
不对劲。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是手机没电了?睡着了?还是……我那一大堆图片,把她的手机给卡死了?越想越有可能,我妈那手机,年纪比我家养的那只乌龟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