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养心殿的药味日渐浓重,皇帝的精神一日差过一日。沈清辞每日晨昏定省,亲自侍奉汤药,宫中诸事也打理得井井有条,可那份潜藏的不安却总在心头萦绕——赵珩在边关渐得军心,自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她必须盯紧京中动向,为他守住后方。

这日,沈清辞在御花园偶遇户部尚书李大人。李大人是赵钰的岳丈,素来与赵珩不睦,此刻见了沈清辞,却一反常态地上前见礼,脸上堆着客套的笑:“沈小主近来辛苦了,陛下的身子多亏有你照料。”

沈清辞淡淡回礼:“李大人客气了,照料陛下是臣妾分内之事。”

李大人搓了搓手,似是不经意地提起:“听闻边关战事胶着,二皇子与七皇子同心协力,倒让老臣想起先帝时期的旧事了。只是……军中断了粮草可不是小事啊。”

沈清辞心头一凛:“李大人何出此言?粮草之事不是由户部与兵部共同筹备吗?”

“唉,”李大人叹了口气,眼神闪烁,“国库空虚,能凑出的粮草本就有限,前些日子又遇着暴雨,押送粮草的队伍在半路耽搁了,怕是……要迟上几日才能到边关。”

沈清辞瞬间明白了他的用意——故意拖延粮草,逼得边关军心不稳,届时无论出了什么事,都能怪罪到负责粮草调度的赵珩头上。她不动声色道:“原来如此,多谢李大人告知。臣妾这就去提醒陛下,让兵部再派人接应,莫要误了大事。”

看着沈清辞离去的背影,李大人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他转身进了宫,直奔淑妃的寝殿。

淑妃是李大人的侄女,也是赵钰的生母,此刻正坐在镜前描眉。见李大人进来,她放下眉笔:“舅舅,事情办得如何了?”

“放心,”李大人道,“粮草已被我扣在半路,不出十日,边关必乱。到时候,就说七皇子调度不力,就算他能活着回来,也难辞其咎。”

淑妃冷笑一声:“赵珩那小子,仗着有沈清辞帮衬,竟敢与钰儿争,也该让他尝尝厉害。只是……沈清辞那边,怕是会起疑心。”

“一个后宫女子罢了,翻不出什么浪。”李大人不以为然,“陛下病重,朝政本就由我们几家把持,她若敢多嘴,正好连她一起处置。”

二人正说着,却不知窗外的廊下,一个小太监将这些话听得一清二楚。这小太监是赵答应的心腹,赵答应担心沈清辞的安危,特意让他在淑妃殿外盯梢。

小太监连夜将消息报给赵答应,赵答应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清晖殿。

“小主,不好了!”赵答应喘着气,将李大人与淑妃的密谋说了出来,“他们要断了边关的粮草,陷害七殿下啊!”

沈清辞脸色骤变,她走到窗边,望着天边的残月,指尖微微颤抖。粮草是军中命脉,断粮十日,足以让一支军队溃散。李大人与淑妃为了扳倒赵珩,竟不惜拿边关将士的性命做赌注!

“画春,备车,我要去趟相府。”沈清辞沉声道。

相爷是沈清辞的父亲,也是朝中少数能与李大人抗衡的重臣。此刻,唯有借助相府的力量,才能尽快将粮草送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