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苏伯这才看见我,手里的动作顿了顿,终究是没再打下去,但嘴里依旧骂骂咧咧:“赔钱货,一点用都没有!”

那天晚上,我偷偷拿了家里的红花油,溜到槐树下等她。

她挽起裤腿,小腿上几道红肿的檩子触目惊心。

我一边给她抹药,一边气得直哭:“凭什么!凭什么啊!”

她却反过来安慰我,声音轻得像夜风:“没事,晓晓,不疼。习惯了。”

“习惯了”。

这三个字,就像三根冰冷的针,扎进了我心里。

那是一种认命般的麻木,比愤怒和哭喊更让人心疼。

时间的车轮碾到了我们十六岁,命运的岔路口,无情地将我们推向了不同的方向。

我如愿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虽然只是普高,但在我们村里,女孩能读到高中已经算稀罕。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兴奋地跑到小雨家找她。

她正在灶台前烧火,烟雾熏得她眼睛红红的。

我把通知书递给她看,她接过去,手指仔仔细细地抚摸着上面烫金的字,像是抚摸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梦。

“真好啊!晓晓。”

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是真心的为我高兴。

“你一定要好好读,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们一起啊!”

我抓住了她的手。

“你明年也考,你成绩不比我差的!”

她眼中的光一瞬间黯淡下去,就像被风吹灭的蜡烛。

她抽回了手。

她重新拿起一根烧火棍,拨弄着灶膛里明明灭灭的火星。

她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我爸说了,女娃子认得几个字就行了,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开春,我就跟表姐去县里的制衣厂了。”

她顿了顿,补充了一句,那句话像锤子一样砸在我心上:“而且,家里……要攒钱给家宝以后盖房子娶媳妇。”

我所有鼓励的话都被堵在了喉咙里。

面对这样赤裸裸,扎根了几代人的观念。

我那些苍白无力的“你要争取”,显得多么可笑和不合时宜。

那一刻。

在老槐树的阴影笼罩下。

在灶膛跳跃的火光映照下。

我就好像清晰地看见了,我和小雨的人生道路,从这里,彻底分叉了。

她去往那个嘈杂机械重复的工厂,用一丝微薄的薪资反哺那个不断榨取她的家庭。

而我,背着书包,走向了县城,走向了充满未知,却也充满可能的未来。

我们就像两株并肩生长在田埂边的野草。

一株被无情地踩进了泥里。

另一株。

侥幸得以向着天空,艰难地探出头去。

我不知道的是!

工厂的生活不仅没有成为她的救赎。

反而将她推向了另一个……

第二章

高中生活像一扇沉重的闸门。

在我或者……面前缓缓升起。

它露出了背后一个更大,也更令人不知所措的世界。

而小雨的世界。

在我踏入高中校门的那一刻,急剧地收缩了,最终定格在县郊那家轰鸣不休的“永丰制衣厂”里。

我们再次频繁见面,已是我高一那年的深秋。

学校放月假,我没有立刻就回家。

我按照小雨信里模糊的地址,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制衣厂。